畢業了!初入社會是直接創業?還是先去打幾年工賺點本錢在去思考下一步動作?
在別人眼裡,一位創業者或許擁有更多的時間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實並不是,說實在話!創業並不好過「在別人眼裡、所謂的時間自由只是表面現象罷了,事實上每當你我他睡得正香時,創業者可能正忙著思考如何把項目風險降到最小化」
然而對於畢業後,該如何選擇?
個人是不贊成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初入社會就直接創業,因為這個時代想要做出一點有意義的事情不是單靠一股衝勁,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所以我更認為一位初入社會的畢業生可以先去一家「初創公司」去多賺點經驗,學習它是如何從0到1的,這樣才能為自己以後的創業路打好基礎!
當然!每一個創業公司遇到的事情都大有不同,作為創業者的我們應該少去看別人成功的方法、多去看別人失敗的經驗,因為每一個創業模式都有著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路;
下面我們來說一說「創業與打工的區別」
每月的工資收入情況
打工者:每月可拿固定工資,雖然談不上直線上漲(因為在職場上,落後就會被淘汰)但相比創業來說「風險」還是要低很多!
創業者:每月的固定工資肯定是沒有的!而且風險程度非常高,隨時都會因為一個錯誤的選擇被打回解放前!
日常作息時間與假期安排(每個人的作息時間均為不同,以下只做參考)
打工者:日常工作早上7點起床、晚上10點睡覺,額外還有雙休;
創業者:毫無規律晚上12點後睡覺、早上6點至9點起床,周末最好的雙休就是坐在辦公室里把當天的事情做完;
個人能力
打工者:擁有別人羨慕的「專項能力」在單個領域裡是大神,但離開擅長的領域就是小白了!
創業者:什麼都略懂一點!因此把創業者形容成一個打雜工都不恥為過(當然也有著自己的專項能力,比如說「管理、運營」)
學習知識的角度(沒有具體答案,只供參考)
打工者:思維性的知識!聽起來很虛、毫無實戰用途,更沒有一點技術含量;懂得擅用自己的能力(技術型)
創業者: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這個看似毫無含金量的知識;懂得經營別人的能力(思維型)
金錢觀(沒有具體答案)
打工者:把錢存一個死期,每年吃個百來塊錢利息,留著娶老婆、要知道現在娶個老婆沒房、沒車可不行;
創業者:多數拿來投資,少數存在銀行
對於欠債
打工者:欠債可不是一件好事,最好不要!
創業者:聰明的創業者懂得借用別人的錢,來做自己的事情,我個人是贊同負債的,當然前提條件是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畢竟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最後聲明一下,以上觀點並非是具體答案,就拿「打工者」的工資來說:有些做銷售的可能每個月賺的錢比老闆那份還要多!然而文章具體目的是想告訴大家不要以打工者的思維去看待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