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志中的曹操雄才大略,智勇雙全,但在三國演義與後人眼中,他卻被認為是陰險狡詐、嗜殺成性,謀逆篡位的偽君子。即便如此,但他最終成就魏武大業並雄霸一方,成為「三足鼎立」的霸主,這其中的出色核心能力其實是有我們可以深究,好好學習與運用的地方的!
曹操成功核心一:雄謀遠略,善用關係。
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說的是個「野心」和志氣。一代梟雄曹操顯然不乏勇氣,但其創業能成功的第一個原因是眼光獨到,雄謀遠略,善用關係,能利用不同的社會資源。
他獲得的第一批天使投資來自後來他的都城:以荀彧,荀攸,郭嘉為首的潁川(許昌)謀士集團為他的經濟振興出力,為他制定企業發展計劃。
這些團隊都是曹操在其眼光獨到的判斷之後,善用關係後積累的社會資源。
曹操成功核心二:知人善任,信任下屬。
第二個重要原因是曹操不拘一格用人才,知人善任,信任下屬,自己殺出一片藍海。說起來,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在他整個發家史中都可以發現例證。
《軍師聯盟》中,楊修對於誣陷司馬防一事供認不諱,並以袁紹外甥的身份懇請戴罪立功繼續為曹魏集團效力。曹操惜於楊修之才,只罰其板杖五十,讓其跟隨著自己出征河北,並赴袁紹大營投敵詐降。
曹丕疑惑於曹操的做法,曹操教導曹丕在亂世之下,「論才不論德,只要手握要害,用人做事便可不必拘束」。
其次曹操對人才充分實行了激勵政策與籠絡政策,《軍師聯盟》第七集郭嘉去世,曹操傷心欲絕,其中有真情,也有籠絡人心的成份;對於荀彧就楊修一案向曹操請罪,曹操表現得寬宏大度,表示自己給予了荀彧絕對的實權,也就給予了他絕對的信任,荀彧聞此感激涕零,當即表示願肝腦相報。
創業啟示Tips:
創業顯然不是單打獨鬥,21世紀「人才」最重要,在世界範圍內的人才流動都體現出了要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關鍵。高級人才打造核心技術是要事,但善於平民路線,從廣大群主中發現機會,發現可用之才也是訣竅。
曹操成功核心三:明晰產權,堅持初心。
俗話說「建功易,守功難」,創業成功後難以守業的人不在少數。首先是剛有點家業就急吼吼稱帝稱王。然而曹操早已看穿了一切,他上市IPO也是借著大漢王朝的殼上市,一直不代漢稱帝。直到最後,他都沒有因為自己創業成功而沾沾自喜,成功地把公司傳給了下一代曹丕。
建安元年,十三路諸侯各自擁兵自重,曹操採納荀彧和毛玠「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準備讓自己的公司借殼上市,率先接應漢獻帝到自己總部,建立比其他諸侯更高的政治地位,同時還讓「曹氏集團」從民營企業變成了國有企業。
接下來就曹操開始利用漢獻帝「正統」優勢,向各諸侯發號施令,廣泛的吸納各地人才擴大自己的實力,迅速完備了自己的智囊團和武將團。
在企業文化上,曹操公司打的是奉天子以從眾望之牌,行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實,唱的是周公吐哺之戲,做的是天下歸心之事。利用天子這一無形資產,豎立大旗,招納人心,樹立品牌,大張旗鼓進行宣傳:曹氏公司方是漢室正宗,其他都是割據的諸侯,都要聽命於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