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革,總會帶給人們全新的思想和價值觀,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人們思想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求變的轉變。隨著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這種轉變效應越發突顯出來,大家從爭取端上鐵飯碗,到主動放下鐵飯碗,積極努力求變,主動展現自身價值,在各個行業中,爭做這個時代的排頭兵,許多成績收穫,讓世界都為之震驚。
可以說從古至今,沒有任何時代,能比現在讓人更想創業、更願創業、更易創業。那麼創業和打工這個看似兩極的想法,也自然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在筆者看來,其實二者並無差別,創業者的能力,也來源於日常的工作積累和學習。
創業者需具備能力
正如上述提到的,受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讓很多有抱負有理想的年輕人得到屬於展現自己的平台,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創業者需要具備足夠的能力和意識才能在創業的道路上較為順利,下面就來談談對於創業者具體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經營管理
經營管理是做為創業者,最基本的能力之一,經營與管理密不可分,不懂經營,管理缺少指導方向;不懂管理,無法實現經營目標落地,二者相輔相成。經營管理中,需要注意設立的經營目標與管理目標要有可執行性,充分考慮行業發展趨勢及團隊作戰能力,設立的經營目標既有挑戰性又有可實現性。管理目標要做為經營目標的一種落地輔助,重點在於全面考慮員工的能力差異與崗位工作安排,保證合適的人用在合適的崗位上。
領導決策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創業者就是一個企業的大腦,作為最高級別指揮官,需要整體把控企業的全部事宜,不論大事還是小情,都需要經過思考、衡量之後才能得出結論。經營一家企業,需要思考及處理的事務很多、很雜,因此需要創業者具備果斷的決策能力,處理事務要快刀斬亂麻,能抓住事情的關鍵點,一錘定音。適當放權,避免被日常事務纏身,導致無法抽身從企業全局把關,影響企業經營管理。
不斷創新
創新能力就是一個企業的造血幹細胞,企業是蓬勃生機成長,還是慢慢衰老死去,這一切都由創新來決定。無數的市場實例已驗證了這一論證,典型案例就是,網際網路公司跨行業的收購整合,將傳統企業打的毫無還手之力。若想打破這種大網際網路公司壟斷式的入侵,只能依靠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經營模式,使得對方無法實現正面開戰。再者企業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而資本市場向來喜歡創新型企業,因此若想快速發展企業,保證資本願意源源投入到企業,創新能力必不可少。
角色變換
創業初期,在企業的技術攻克、業務拓展、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創業者都要首當其衝,身先士卒,帶領著團隊一路向前。這個階段創業者要進行不同的角色轉換,例如:技術負責人,關注技術發展趨勢,衡量企業技術成熟程度、做新技術的帶頭研發人;銷售負責人,分析市場環境,指出銷售短板,拓寬銷售渠道,很多老闆都是企業大銷售;人員培訓者,識人用人,根據員工能力、意識進行針對性培養、任職,讓員工成為自己在該方面能力的備份;企業管理者,回歸老闆本質思路,立制度、做決策、抓經營、控全局。
廣泛社交
創業者社交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企業發展的方向和未來,所以創業者做為企業對外的最強接口人,需要接觸各行各業各色人群。好的創業者,這方面一定是非常優秀的,能夠與不同行業、不同人群,順利展開話題,找到共通點,尋找合作機會。或是通過交流,找到企業未來發展之路。簡單來說,社交能力越廣,企業發展之路越寬,合作夥伴越多。
如何練就具體能力
上述提到的能力,是從打工到創業必須要跨越的一關,一旦開始創業就不會像在職場一樣,有被安排好的計劃去執行、有被引領好的方向去開拓、有被制定出的規則去遵守,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親力親為去管理、把控、制定,練就上述能力除了不斷學習、堅持之外,還需要換位思考、承擔責任、主動求變等。
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一方面包括外部經營,另一方面包括內部管理。外部,學習相關經營管理的方法、技巧,了解行業發展動態、趨勢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還需要從一個局外人或是站在更高的位置來審視企業的整體運營,合理評估企業自身實力。所謂內部管理的換位思考為管理者可以換位到每個員工的角度去看待他的問題,特別是70、80、90不同年代的員工,只有清楚他們的思維模式,才能進行有效管理。
責任魄力
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決策能力,主要就是看一個人做事是否拖沓、搖擺不定、不夠果斷,而在工作中敢擔當,敢擔責,遇事處理有魄力,就是對決策能力最好的鍛鍊方式。責任所表現出的不只是一種捨己為人的精神,還有一種奮發圖強的態度,對待本職工作恪盡職守,對待力所能及之事不推脫,遇事具備勇於做出決斷的魄力,對待困難之事敢做出承諾,通過這種過程的不斷積累,逐漸形成個人的決策能力。
主動求變
創新是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十分困難的事情,很多時候需要在意識上主動去尋求變化、創新。原因有二:其一,創新需要具備一定的能力,例如眼界、知識、技能,這就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總結經驗,同時主動接觸各種新生事務,從中萃取精華,嘗試與現有業務進行結合,當然這個過程很可能需要反覆的失敗才能成功;其二,很多人都趨於安穩,害怕面對變化,因此創新不僅考驗的是新思路與新想法,更加考驗的是主動求新的意識、落地實施的推動力和決不輕言放棄的決心。
多向發展
很多時候創業者能管住事、鎮住人,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自身所具備的能力是否可以服人,例如眼界、技能、實踐、閱歷、人格魅力等等。很多時候創業者後期不會在事事親力親為,即便如此也要做到心中有數,把控脈絡,若想熟知多崗位技能,難免需要從事多崗位工作或學習了解崗位技能去練就這種能力,無論是面對公司的人事調崗變動,還是領導臨時安排,都要當做是一次學習其它崗位技能的機會,認真對待。切勿因為不屬於自身工作範圍,簡單處理,漠不經心,錯失機會。
豐富見聞
任何時候都不要牴觸與行業相關的人交流接觸,因為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收穫新的知識或見聞,決定一個人社交能力的因素,除了自身性格、工作閱歷外,最主要的還是養成學習習慣,時刻不忘學習,只有對相關事物有所了解,才有談資。就像李嘉誠先生一樣,雖然已有90歲高齡,依然有著起床就看新聞,了解實事,掌握信息的好習慣。想要做一個善於社交、學習的人,首先就要有掌握八面來風的能力,而這種能力,都來源於日常的習慣養成。
筆者看待大眾創業
隨著當今大眾創業的形勢發展,很多人走進創業的行列,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創業成功,很多人將失敗歸結為運氣不好,筆者認為創業者在正式創業之前需要具備以下能力或基礎。
認清機遇
隨著當今社會的進步,變化已不僅涉於自身因素,同時也受國際諸多因素影響,因此創造和把握機遇的難度也大大增加。縱觀當下資本市場,跟風炒作偏多,實業興國偏少,主要因素就是實業難做。因此創業者需要認清市場趨勢,看準機遇,在創業之前明確自身發展方向、主營業務、自身優劣勢等,正確選擇發展道路,將專長做大做強,切勿盲目跟風隨波逐流。
掌握時事
所謂時勢造英雄,創業並非靠想像而來,而是靠理解而來,理解社會、理解人文、理解發展、理解未來。從而將自己的理解、思想進行轉化,融入到業務提升、產品改造,公司發展的形勢中去,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得到順水行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若不然,逆流而上不僅困難重重,而且時刻有船身傾覆,一敗塗地的可能。
把握當下
筆者認為創業最好的準備方式,莫過於把握當下,用創業的心態去打工,完成當前的每項任務。在工作中時刻保持一顆創業之心,業餘之時,有目的的進行學習積累。珍惜每一分鐘,關注工作中的小細節,如前面文章所提,鍛鍊提高自己,養成創業者的必備能力,當羽翼足夠豐滿之時,再去創業也不遲。創業需要熱情與無畏,但這與匹夫之勇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毅力前行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創業遠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其中的艱辛與不易,只有親身經歷之人方能體會得到。創業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充滿毅力,日以繼夜負重前行,方能到達成功彼岸。通往成功的道路雖然很多,但要有足夠的心裡準備面對各種挫折,貴在堅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