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實踐共創計畫助農村再造,成果於南投盛大發表

農村實踐共創計畫助農村再造,成果於南投盛大發表

(圖片來源:青年參與農村整合平台)

 

為鼓勵全國各大專院校,透過創新課程推動學生參與農村發展,農業部推出的農村實踐共創計畫,鼓勵教師主導計畫,將專業知識融入實際操作,並帶領青年學子深入農村場域,以解決當地農業及農村問題。這項計畫的目的在於培養青年學子的實作經驗與服務能力,並以年輕視角帶入新穎想法和創意,期望達成青年實踐、教育創新與農村共好的多重目標。

 

實踐共創課程與合作場域

 

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計畫以實踐共創課程為核心,教師可依據現有課程或專題討論的設置,將其核心專業知識應用於解決農村實際問題。課程的執行將以農村場域為實踐基地,讓學生得以參與實習、專題設計、駐村等活動,在真實情境中應用專業知識。各校還可邀請外部農業企業、社會企業或非營利組織合作,以實地需求為導向,共同設計適合的課程內容。

 

此外,計畫要求各院校選定具合作意願的農村場域,以此作為課程的實踐平台。學生在農村場域中,可直接接觸並分析當地的具體需求,進一步提出創意解決方案。課程的推動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期望在解決農村實際問題的同時,也讓學生積累寶貴的經驗。透過現場實習及課程的多方協同合作,學生將有機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這不僅增進了課堂知識的應用性,也能幫助農村在發展過程中得到專業技術的支持。

 

七大重點主題:聚焦農村可持續發展

 

為使課程計畫更符合農村發展及再生政策的目標,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計畫特別設定了七大重點主題,供提案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參考。每個課程可涵蓋一個或多個主題,以多元視角切入,幫助農村在不同面向上進行改善與提升。七大主題包括:

 

1. 在地特色或故事據點形塑:以農村地區的歷史文化或特殊故事為基礎,塑造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據點,為地方創生注入文化底蘊。

2. 體驗活動或遊憩服務開發:發展當地的體驗活動或觀光服務,吸引外地遊客,為農村帶來經濟效益,並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3. 農村社區綠色照顧:推動綠色照顧,讓農村成為符合生態永續的友善社區,提供居民健康的居住環境。

4. 農漁村淨零綠生活:以低碳生活為導向,推廣淨零碳排放的農漁村生活模式,提升農村的環保意識。

5. 農村文化技藝傳承與推廣:保存並推廣農村的傳統技藝與文化,讓年輕一代能夠傳承與創新,維繫農村的歷史傳承。

6. 科技導入或商業模式應用解決農村在地問題:應用先進技術或創新商業模式,協助解決農村面臨的具體問題,例如智能農業技術或電子商務平台的建立,幫助農產品銷售。

7. 教育創新和青年投入農村事務:鼓勵青年學子參與農村議題,通過實地學習的方式,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培養他們的責任心與社會使命感。

成果豐碩,於南投中興堂發表亮眼好成績

由於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計畫執行成果豐碩,農業部遂於南投中興會堂舉辦「112年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成果發表會」,並規劃「i在農村,永駐青村系列活動」,現場吸引超過256位民眾,一同欣賞創藝農村分享、校園共創實踐、創意影音頒獎、青年沙龍對話、創造未來關鍵等,交流歷年來農村水保署深耕青年參與農村等相關計畫推動成果。


詳情請見青年參與農村整合平台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