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創業失敗的人會愈挫愈勇?

為什麼,創業失敗的人會愈挫愈勇?

那是因為,創業的人,倒下的只是一個軀殼;而失業的人,倒下的卻是整個靈魂!

那是因為,創業的人在哪裡跌倒,就會在哪裡爬起來;而失業的人,滿腦子卻是在原單位的雞零狗碎。

那是因為,創業的人的失敗,不過是一種商業競爭失敗,重新換個模式就可以重來;而失業的人,卻突然失去微薄的養料供給,短時間找不到下一個宿主。
 
難怪企業要發遣散費,說起來雙方著實悲哀。事實上,往往是職場人用心擁抱了企業這個軀殼,而企業這個軀殼永遠是捂不熱的空架子。


我的一位朋友,他是一位創業的90後人士。

有一次,他跟我說:我創業四年,這個是我創立的第三個公司,目前盈利良好。我經營公司很用心,但是並不代表我害怕他會垮掉,公司不過是個收帳的軀殼而已,只要我自己還在成長,我和周圍的交付價值還在,就沒有什麼好怕的。

當老闆都不害怕失去整個公司的時候,員工為什麼要害怕失去一份職業呢?因為,員工離開這家公司,很可能百無一用。

在我從業的10年當中,有過很多次這樣的經歷和感觸,用一句話來形容:如果你不想為自己的夢想打拼,那麼你就不得不為了別人的夢想打拼。如果你為了別人的夢想打拼,對不起,你就是棋盤上的一顆過河棋子,離開這盤棋,你毫無價值。而老闆們,一盤棋輸了,可以換個姿勢重來。
 
於是,你會發現,社會上傳說老闆日子過得艱難的,那都是公關稿,實際上他們的日子過的不知道有多爽,他們一點都不會擔心生活的問題,而在他們的內心裡永遠在醞釀著如何把已經一層層鋪墊好的社會關係變成財富,實在是其樂無窮啊。

 

如果你是個打工仔,你在那種商業圈子中很難生存,你的思維和你的社交屬性局限在打工的思維里,完全屬於另一個物種。當周圍那些做生意的親朋好友和你之間沒有生意上的來往或者是價值交付的時候,很簡單,你們會疏遠,甚至是僅僅是因為沒有時間。

我不崇拜那些連續創業的人,因為對於這類人來講,隨著人脈和關係的鋪墊,他們創業的狀態和持續上班並沒什麼區別,但是我很佩服那種工作十多年,突然間要創業的人,沒有任何人脈和背景,這是最折磨人的,不亞於物種的演變,那種「十年一夢,一無是處」的心理暗示,常常會侵蝕掉當初的豪情萬丈。如果你從35歲才開始積累人脈,那是一個更大的悲哀,35歲的人滿身是盔甲,處處在警惕,不能敞開心扉,不能接納比自己年紀小的牛人,當然也就比不過那些18歲就開始創業,已經為自己蓄養了深厚土壤的後生,你說沮喪不沮喪?。

做生意的人過得太爽了,哪怕是賣一份土豆蓋飯,都是老闆思維。

 

工作真的是一個巨大的魔咒啊,就像肖生克的《救贖》一樣:從剛開始的抗拒,到一段時間後的習慣,最終到了離不開這樣的生活的程度,甚至是還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安全感。難怪我朋友姚斌說:有些人,生來就是打工的命。我想他的潛台詞就是:老闆,真的要看氣質。當初他揣著1000元開始創業,三年後有了上千萬的資產,我想,這輩子他都不會再給誰打工了。

不要相信你的老闆的抱怨,實際上他自己都不會往心裡去;不要相信老闆生活的有多慘,實際上他們過得不知道有多自由多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