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是失去現在,要未來!

創業就是失去現在,要未來!

創業是改變活法,而不是賺錢

創業不是「創」的事,也不是「業」的事,是人生選擇的事情。創業是一種特別不同平常的人生。如果你要選擇一個特別的人生,那麼就選擇創業。如果你要選擇一種安安穩穩過日子的人生,那麼就不要去創業。

從我選擇創業的時候,我就經常碰到這個問題。以前從讀書、上學、教書、機關,這都是一樣的人生。突然有一天我做生意了,這個時候我父親很著急。質問我很多實際的問題。說我已經脫離了人生正常的軌道。看病怎麼辦?誰來報銷?那個時候脫離單位就不可能分房子,沒有房子怎麼辦?我是黨員,黨組織關係怎麼辦?

你會發現,突然間很多實際的問題把你摔倒一個跟正常人生不一樣的地方,今天更是這樣。所有人從創業那天起要想好,你是要改變活法,而不是賺錢。賺錢只是個形式,但你改變了活法。

 

創業就是失去現在要未來

創業是脫離多數人的軌道,選擇一種特別的人生軌道。其實創業也很簡單,如果不想脫離常軌,就不要創業。

馬雲為什麼成功了?那就是因為他變的和普通人不一樣了,他不再當老師了,不再朝九晚五了,不在課堂上講課了,改為開始求人做生意了。脫離了所有的常軌,肯定是社保也沒有了,當時的保障都沒了,然後就去做這件事情,雖死無憾。

結果把這事慢慢做起來了,現在果然是全球最偉大的公司,這個公司目前有多大呢?按照市值全球排名前十位以內,未來可能進入前五位,全球有多少公司我不清楚,但中國民營公司就有1000萬家,這就是脫離了常軌。

我們再講一個故事,女孩子都喜歡做夢,喜歡愛情。但真正把愛情當飯吃的只有一個人,就是瓊瑤。瓊瑤把愛情和創業結合在一起,她大學的時候和老師談戀愛,出版了《窗外》,這就和正常人不一樣了。但如果到此為止她還可以變回成普通人,但她沒有,兩人結婚了,但是失敗了,失敗以後本還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但是又沒有,瓊瑤就開始寫小說,把自己心裡關於愛情的所有夢幻都寫成小說,然後投稿給了皇冠圖書公司,皇冠圖書公司是誰開的呢?老闆是有夫之婦平鑫濤。

所以我要講的是,創業不是真正過日子,創業要脫離常軌,一定要記住,創業一種是勾搭,一種是愛情。勾搭就是正常生活,愛情就是小概率事件。後來我也想清楚,人生只有兩種,一種過日子討生活,日子要熬著過。這是多數人過的生活,尤其是苦難的時候,不討就要餓死。

 

從95%的人變成5%的人

但世界上這兩種人生又非常不平衡。第一種人生占到95%,第二種人生是5%。大部分都是第一種人生,在電視和故事裡看第二種人生;但是進入5%以後會發現,是非開始改變了。

你在95%裡面的時候,像劉曉慶這樣,剛開始會被人說成作風問題,到了劉曉慶進入5%,就變成生活精彩。這是另外一種玩法。如果我們在95%裡面,下班回家不看孩子,練鋼琴,這叫不是好丈夫。變成張藝謀以後,這叫人才。叫做為事業奮不顧身地獻身。這詞都變了。

所以在常人里做極端的事情,哪怕不違法,也會被很多人批評。但你堅持進入到5%里後,就開始有人說好了。這就是人生的轉換。

比較尷尬的就是從90%到95%之間的時候,相當於蟲子變化為飛蛾,還沒有變換完的時間,95%的人還在罵你,5%的人還沒有接受你。但一旦進入5%,就像衛星進入另外一個軌道。說來道去,就是要變成5%的人,變成和其他人不一樣的人。

最重要的是,創業是要做夢想中要做得那件事,而且為之奮鬥,改變你的生活軌跡,創造一個別人都不知道的未來。這是超越的開始。

 

創業者一開始都缺錢

剛開始創業,面臨的最大的不確定就是缺錢。錢在別人口袋,怎麼能跑到你的口袋呢?我認為,謀人錢財其難度僅次於奪人貞操。憑什麼人家願意把錢給你保管,讓你做事,最後掙的錢還能留一部分利潤給你?其實這個事的起因並不是錢,因為所有天下創業者共同點都是沒錢。沒錢要變成有錢,這才是創業的動力。

我們開始創業的時候不是一般的沒錢,連生活費都沒有。那個時候經濟不像今天這麼發達,我們辦公司所有人湊起來的兩三萬塊錢全是借的。最後拿到執照後還剩下幾百塊錢,我們就坐在海南的馬路牙子上,和今天的農民工一樣。一想,錢路茫茫。現在已經欠了別人的錢了,歷史上從來沒有欠過這麼多錢,幾萬塊只換來一張執照,除此之外啥也沒有。但最後決定還是做,不做也欠了這麼多了,做了無非再繼續欠。就開始繼續借。

當你掙到100元的時候,10塊錢叫湧泉。當你掙到1個億的時候,幫過你的人預期是1000萬。人的一生總在這個因果里不停地循環。現在很多以前幫助我們的老人,以前幫我,現在有義務去照顧。如果你開始不誠實,後來不感恩,這個故事要是傳出去了,以後誰還敢借給你錢?所以很多事經過多年的累積,人家會知道,你這人值得幫忙。

 

創業初期借錢的兩大挑戰

沒有一個人創業初期不借錢的,在這種情況下,所以一開始借錢就兩大挑戰,一是是否誠實,第二是是否能彎下腰來。人都希望自己站著,但是有時候你會發現,彎腰下跪,點頭,甚至是趴下。除了白天站著,晚上躺著,人生還需要各種姿勢,跪著蹲著也是一種姿勢。所以我經常安慰自己,就當自己蹲一會兒,咱們陝西人蹲習慣了,蹲著也挺好的。咱見皇上多了,下跪也是個習慣。

所以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很多青年朋友心小,不是說理想小,我說的意思是對人生的百態都沒裝下,見得少,想不明白。把事情容易想的絕對化,覺得那就是求人。那咋叫求呢?那可以叫交流,交流求人和被求的經驗。所以這一關過了,再加一個誠實的素質。錢就來了。當然,還有就是你要做的事是真事,不能忽悠。

所有創業者一開始能借到錢,我看都和這個素質有關,誠實、不怕自己彎腰。同時忍受被別人看不起,而且不把自己求人當成委屈,再加上要做的這件事是真事,這就是一開始別人給你錢的根據。有了這個,就完成了第一步的原始積累,在起步的時候不要擔心沒錢,不要吝惜自己的膝蓋。再牛逼的人都有腿軟的時候。別看現在報紙上、電視上都有很多風雲人物,他們也曾有腿軟的時候。也有很多大領導,去哪裡很牛逼,但是一見中紀委,腿都軟了。

 

掙錢過程中要處理好錢、利、義的關係

完成了第一步,在接下來掙錢的過程中就更複雜了,要處理好錢和義的關係,利和義的關係。有的錢該不該掙?有的錢該不該拿?這個錢該不該給?無非就是這三種情況:掙人錢的時候、給人錢的時候、拿人錢的時候。就開始糾結了。

比如行賄,要給錢,慈善,也是給錢。那麼那些錢要給?那些錢不給?這就出現了道德尺寸。這時候錢就要有所區分了。在你沒錢到有錢的過程中,錢是個數量的概念。當你有了一點錢,要掙更多的錢的時候,錢有時是是非,數量反而變為第二位的事情。所以說,這個是非左邊叫贓款,中間叫利潤,右邊叫善款。這是否非常清楚,利潤是中性的,在中間。這時候你每天都要和這三種錢打交道。

比如說行賄。中性的利潤,你一給,錢就進入了是非,就變成了贓款。但是不給行不行呢?很多人認為不行,這個世界上哈慫太多了。

我們也考慮過這個事情。去K歌時有兩種女孩,一種是小姐,一種是服務員。我就琢磨,這件事很有意思,我就問服務員,人家那個一晚上可以掙那麼多錢,褲帶松一松,勝做十日功。干一次能掙400塊錢。你這端盤子一個月也掙不了多少,你們怎麼不干那個?海南服務員說:「我們不是那種人」然後就轉身生氣地走了。

於是我就一直在琢磨她的這句話「我們不是那種人。」哪種呢?生理結構都是一樣的。這就是觀念。「我們的想法不是那樣的想法」。由於想法不同,天天看見那麼多錢在眼前晃,人家就不動於衷。

於是,有時候面臨該不該給人錢的時候,我也時常想起這句話,也在心裡說:「我不是那種人。」我要做夜總會裡的處女,給錢我要,摸一下認了。但是,我不是那種人,就有些事情不干,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就是我的價值觀,我對錢、正確和錯誤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也有妥協。手還是拉了,不該摸的還是讓人摸了。但是還是要有原則,就是因為這點原則,才能活到今天。

 

為什麼說行賄是賺不到錢的呢?

所以大家自己可以想想,行賄到底賺錢不賺錢。我也見過周圍有這樣的例子,最後搞的焦頭爛額。原因就是主任的媳婦惹的事,有錢不花沒辦法,藏著總得花。

所以,是非這件事很重要。開始做生意,第一筆錢掙到以後,腦子裡就要知道什麼是是非了。否則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經常迷失,因為你對賺錢太著急。陳勝吳廣起義,是因為「天下苦秦久已」。我們創業是「天下苦窮久已」,啥錢都想要,但這些錢就不能給。

也有錢也是不能要的,比如股票,你是上市公司,乘著股票價格低,告訴朋友,弄些錢再裡面埋著,再放個消息,拉高以後再把錢拿回來。這些錢很容易。但是這錢也是不能要的,這叫操縱股價,是非法的,要坐牢的,黃光裕被抓起來就是因為這個。

所以創業很重要的就是要知道是非,要有正確的價值觀,把錢分清楚。

 

創業要時刻注意「歸零」風險

所以這個事情處理不好,今天有錢,明天歸零。歸零這件事情非常殘忍。一個錯誤就能導致回到原點。

就像監獄的減刑。我去監獄裡探視一些犯人,有一天在監獄牆上看見都在記分。我就問監獄管理員是什麼情況。他說,他們這裡很簡單,每個動作都是有積分的。比如倒水三分,每天的勞動都是有積分的。一天5分,一個禮拜5天25分,一年大概250分。

當天下班時候一個動作錯了,當天歸零。這一個禮拜,星期五最後一天下班前最後一分鐘動作做錯了,一個禮拜積分歸零。這一個月最後一天一個動作錯了,這個月歸零。這一年最後一天倒水,燙人手上了,這一年的積分歸零。三年一點差錯都沒有,連續三年沒有歸零過,才能申請減刑。

後來我才明白,生活中也有很多是這樣,只是我們不重視。比如現在很多貪腐的官員抓起來,等於一輩子歸零了。有的時候,也有一天、或者幾個月的歸零,我們往往不重視。所以明確錢的是非,知道什麼錢拿,什麼錢該給,實際上就是要知道,有時候會歸零。要小心一點,儘量不要做錯動作。只有這樣才能夠持久把企業經營下去。

所以公司大小事相對的,成敗是絕對的。但是歸零和不歸零差距很大。所以要防止「歸零」的發生,一定要研究錢的是否,不要因為企業還小就忘了這件事。所以要積善,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馬雲老講價值觀,大家感覺這事有點虛。但我告訴大家,這是真的,這是保命的本事。如果你不懂這個,你哪天就歸零了。如果懂了,「不是那種人」,就保住命了。你有一天一旦忘了,一個不小心真成了「那種人」,那只要一掃黃你就緊張。

 

創業者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再有一件事,做生意每天的情緒變化,基本是焦灼的情緒變化,一會有點希望,一會兒又不行了。一會兒又快成了,一會兒又不成了。大家可以看一本書,是巴特寫的《愛的緒語》,講的是戀愛過程中人的情緒,其實有一種就是焦慮。其實做生意也是這樣,焦慮、等待也是很痛苦的。有時候一個合同快成了,突然又快不成了。就會讓人焦慮。

因此在做生意當中,管理自己的情緒很重要。通常都是焦慮、多思、懷疑,和結果出現之後的喜悅。

我們叫做情商,情商就是要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周邊人,影響到事情的進展。有句話叫:「喜怒不形於色」,就是要人淡定,怎樣才淡定呢?

「士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才有堅韌不拔之力。」就是說,先有了一個非常大的理想、志向,才能有將其一直實踐下去的毅力。我要講的正是毅力和志向。

 

創業需要一個志向

在我50歲生日時候,準備給自己一個禮物。就騎自行車在台灣環島,騎了九天。有一天看到一個中年婦女在磕頭。磕頭環島。我問了朋友,才知道原來她有宗教信仰。這種信仰給了她力量和毅力。

宗教人士心裡有追求,所以心裡有追求的人,才有毅力。宗教追求也好,理想也好,都是內在的自我激勵的動力。因此做生意能否堅持不在於生意好壞,而在於追求的理想是否高遠。

因此做生意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有一個比生意更往前的理想,只有這樣才能讓你的人生變得持久有意義。王石最近有個解釋非常正確:創業就是找不舒服,就是在不舒服中習慣,把不舒服當舒服。創業者就是過這樣的人生,這是非常與眾不同的人生。

在這個時間過程中,所有的苦難、曲折、麻煩最後都會滋養你成為一個成熟的男人。在任何麻煩來的時候,你都會堅定,都會有自信來應付。尤其到了這個時候,你更不會去做之前說的「那種人」了。所以,不要拒絕受苦。創業的過程很苦,我們可以喪事當喜事辦,喜事當平常事辦。

 

成功的概率很小

最後,如果說不小心真成功了。我說不小心,是因為成功的概率太小了,我們當年在海南做企業,有幾十萬家企業,但是堅持到現在的,只剩下幾百家。民營企業成功率非常低,能夠支持五年活以上的有7%。就是如果有100家企業,只有7家能活到五年以上,如果要變成優秀的民營公司,那只有2家,2%,能變成巨優秀的企業,只有幾十萬分之一。所以我才說,萬一你成功了。這是個小概率事件。

創業過程中,萬一失敗了,不要丟棄自己的夢想,爬起來繼續做。失敗了也有失敗的價值。大家都知道史玉柱當年的失敗。唐萬新從監獄裡出來又重新開始。等等,這些人都是超級英雄,能夠面對失敗。

這就是要看見希望,心裡想著成功,來面對失敗。

在創業的過程中,如果有失敗和挫折,如果你不停步,還會有希望。所有的成功都是給不害怕失敗的人準備的,和無情的面對失敗的人準備的,而不是給那些老想著成功的人準備的,因為這真的是個小概率事件。很多人都在半道上犧牲了。那你還可以堅持往下走,但實在不行了,還可以去給別人打工。

所以人生沒有高下,只有不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