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就等於失業」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這句話。是的,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式嚴峻,特別是對剛剛從高校畢業的嬌嬌學子來說,更是處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大學生就業創業時刻牽動著每一個應屆畢業生的神經,是先就業還是先創業,一些大學生往往難以做出抉擇。隨著社會就業競爭的加劇,特別是人才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正成為當代大學生選擇的一種就業新理念。
現如今,在一些大型畢業生招聘會上,不少畢業生並不僅僅對外資企業感興趣,相反的,內資企業的招聘也同樣熱門。當然,這也有很大一方面是來自於就業的壓力,但從另外一面也反映出了,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念發生了顯著的改變。
新一屆大學畢業生正式步入社會,一些人正忙著投簡歷、找工作,還有一些志向高遠的年輕人步入社會後,立即通過自主創業實現自己的夢想。對於有著自主創業想法的年輕人,從社會到家長都應予以鼓勵,但鼓勵的同時也要潑潑冷水,切勿因為一時的衝動,去從事不成熟的項目,創業不成反而負債纍纍,得不償失。
大學生先就業後創業這種行為就是通過對自身本質的不斷塑造、展露,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對自己進行自我超越和修正的過程,這個過程能夠給大學生帶來生存和發展,同時體現大學生適應環境生存價值的變化。因此,先就業後創業應當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
從更理性的角度來說,相比走出校門就創業,「先就業再創業」顯得理性許多,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可以積累一些實際工作經驗,積累一些人脈,更可以積累創業之初的啟動資金,有了錢、人、經驗再邁出創業的一步,走起來就會穩健許多。所謂「人脈就等於錢脈」,有了良好的人際關係,那麼離成功也就只有一步之遙。
「既然就業難,就自己去創業」。與此同時,我們還聽到了大學生們叫出這樣的口號。在一些地方,那些大學生,比如會翻譯、會設計網頁的,會繪畫的,還有擁有其他一技之長的,就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三三兩兩地自己組成小公司。但技術歸技術,在社會上缺乏工作經驗及良好的人脈關係是不行的。
現如今我們也發現,越來越多的大中專畢業生對「市場就業」有了新的認識,他們開始以平常心態面對市場。「想要一步到位就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已越來越不容易,先找個工作再說,不行再跳」幾乎已成為眾多畢業生的一種共識。目前,經濟經歷大轉變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都在積極地尋找能夠最大限度充分發揮潛力的機會,頻繁變換工作崗位便成了一種必然的選擇。而且現在只有文憑而缺乏實際工作能力的人已越來越受到冷遇,面對人才供求關係的變化,調整心態,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成了應屆畢業生選擇的一個新動向。
令人欣慰的是,對於「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就業新理念,今天一些用人單位多多少少已經表示能夠理解,他們對這一理念表示了極大的寬容,認為多流動利人利已,環境好才能留心。所以一些用人單位也努力提高公司的工作環境,以挽留人才。這樣不僅促進了一些企業的轉型,同時也能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與此同時,一些父母也表示支持孩子的選擇,畢竟就業比創業的風險小,且孩子還能夠先積累一些經驗。
總的來說,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就業,不僅能在新的環境中更快更好的歷練自己,積累相關的實戰經驗,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能夠在競爭的環境中培養出良好的心態,更能增加對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創業的成功是必須基於雄厚的實力與實戰經驗之上的,所以,大學生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