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資源在哪裡,你的成就就在哪裡(上)

你的資源在哪裡,你的成就就在哪裡(上)

股改是企業深層次資源整合的方式,它整合的是企業的核心——人力資源。沒有一個企業,不是一群人做起來的,解決了人力資源整合的問題,或者叫人才激勵的問題,企業或許就會進入一個較快的發展時期。但為什麼企業到了一定發展階段,還是會停滯不前呢?這就要談到資源整合的另外一種形式,叫做企業組織的結構優化或是戰略性的調整。要麼通過組織進化,企業變革升級邁上新台階,要麼在台階上徘徊,甚至慢慢滑落。


前面談到,資源整合不僅整合的是人才資源,還有對內部和外部「物」的整合,目的是重新選擇、配置和融合,同樣可以達到提升效能,增加企業價值的目標。

在整合之前,你要搞清楚的是你有哪些資源?你的資源清單包括資金、渠道、設備、技術、顧客、人脈等,這些資源哪些是永久性資源?哪些是核心資源或者叫獨家資源。真正有價值的資源是別人沒有的,而不是你有別人也有的東西。別人有的,你就對別人沒有價值。在這裡,資源整合就是一種交換,資源的交換、共享,目的就是創造與合作者的共同利益,產生1+1>2的結果,一句話叫共贏。用別人沒有的換回你沒有的,這才是整合。所以彼此的交換就變成了彼此的成就,整合就變成了一種付出和捨得的心態,說穿了就是越舍越得,大舍大得。


 
巨海集團董事長成傑老師說:「你能為多少人服務就能成就多少人的事業」,這是指個人的成功。同樣,企業要發展、企業要成功,取決於企業能為多少人服務,為多少人提供了產品。幫別人賺到錢,別人就會幫你賺到錢,就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生命的價值等於幫助,那麼企業真正的價值,也在於幫助,從資源整合到資源融合,最後到企人合一,這就是企業的資源整合的最高境界。


有一家企業曾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上,用網際網路的思維解決資源匹配和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團隊,技術很強大,團隊很強大,並且比別人還先行一步,在市場推廣方面也做到極致,而且是這個行業的標準制定者與開拓者。這就是我們曾經都使用過e代駕,但是現在請問你還在用e代駕嗎?曾經有一個機會滴滴想整合e代駕,被e代駕所拒絕,所以當滴滴出行用自己的行業絕對壟斷地位,開始進入代駕市場,只是在APP上增加一個代駕功能的時候,人們就不再使用e代駕了,因為人們不會為同樣功能的APP付出兩次代價。


 
不是團隊不好,不是e代駕不努力,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營銷問題,可為什麼就這樣被競爭者超越了呢?因為e代駕的功能本質上就是一種單一的出行安排,相對於大家天天需要的滴滴,它並不是一個高頻使用的APP,所以出行領域的絕對老大是滴滴,而滴滴贏在高頻使用,所以它一出手,就輕鬆贏得了市場。


所以初創公司的最好歸宿,往往就是與BAT、小米、360等行業巨頭們的合作。當你有了很好的價值之後,賣給這些行業巨頭或者接受它們的投資,就是一種最好的變現。因為歷史證明像類似騰訊這樣的企業,只要想進入某個網際網路領域,幾乎其它的小公司都無法生存,除非你是該領域的絕對技術頂尖。從美食到團購到O2O,從直播到共享單車,網際網路的熱點創業項目無不拉BAT等大佬們站隊。由此可見,抱團合作就是資源整合。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創業初期依靠個人能力去衝擊市場,雖然極為有效,但卻是最為辛苦的。通過資源交換和合作,兩家或多家公司一起來玩轉市場,往往會創造出新的競爭優勢,彌補各自企業的短板,於是相互放大了各自的價值,做到了共生與共贏。所以未來我們會看到各行各業公司之間聯姻會變得更為普遍,因為背靠大樹好乘涼嘛。在創業過程中,你時時刻刻都必須解決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問題,你又不可能去新建這三方面的平台,你只會選擇依賴大平台合作,於是平台的所有的功能都為你所用。


資源整合,向上是借大平台之勢,向下就是與合作夥伴之間的深度捆綁,或許可以放大合作的效果,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當然創業者出來創業,起步時本身的資源是有限的,要把自身資源發揮到最大的價值,同時能藉助別人的資源優勢,開創新價值,就需要掌握一些資源整合的知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