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創業思維、破解創業「密碼」

解讀創業思維、破解創業「密碼」

一、概念定義

「創業」是 創立基業、創造事業、創建功業、創造家業的創造性活動。創業的成功或失敗,取決於創業是否具備了必備的要素, 創業要素眾多, 但關鍵性的要素主要是機會、資源、能力。

所以,創業者的創業密碼是:機會、資源、能力。

創業發生主要是機會、資源、能力三個核心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實現耦合,發揮作用的結果。創業是以機會為導向,把資源的創造性和人的才能的創造性結合起來創造價值的過程。作為創業的核心要素, 資源集聚是基礎, 能力儲備是核心, 機會把握是關鍵。


二、要素解讀

1. 資源集聚是基礎

創業必須具備必要的資源。創業是創立企業的活動, 創業將意味著對資源的集中使用。在資源供給緊缺、資源需求增大的情況下, 使資源積累作為創業基礎的作用表現得尤為明顯。創立企業需要眾多的資源, 包括: 必要的財力資源、關係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信息資源等等。

 

( 1 )創業行為發生首先要積聚財務資源

資金積聚是創業過程中資源積聚的核心。由於創業者自有資金通常不足以滿足創業需要, 創業需要外部財務資源的支持。在創業初期階段, 由於創業的高風險特徵以及創業者對融資成本的考慮, 創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私人資本, 在耗儘自身的財務資本以後, 創業者會轉而求助於其家庭、朋友和熟人, 包括向親戚朋友借貸和引入私人股權籌集資金。在創業不確定性逐漸降低、創業進入成長階段後, 風險投資才可能開始進入, 這時創業的進一步成長和擴張也更需要風險投資的支持, 既包括資金, 也包括管理方面的支持。正是財務資源的積聚保證創業者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組建新企業。


( 2 ) 社會關係資源也是重要的創業資源

創業者社會關係網絡不僅為創業提供重要的財務資源的支持, 還是創業者創業機會的重要提供者及其商業計劃制定中重要的參謀人。另外, 新創業者必須具有迅速把握機會搶占市場份額的能力, 創業者作為新創企業銷售的核心力量, 往往會利用個人在社會關係網絡方面積累的資源, 幫助企業實現創業初期的銷售量, 以謀求新創企業的生存。關係資源與金融支持同等重要。

 

( 3 ) 技術、信息是創業中的重要資源。

技術作為知識、方法、資源和創新的「軟體」表現形式, 被確定為新經濟時代創業的最重要的資源, 是培育企業並造就區域競爭力優勢和最重要的條件。獲取必要的技術資源, 促進技術資源的資本化, 能夠促使創業者抓住市場的潛在贏利機會,以顧客價值創造為前提,獲取商業利潤為目的, 積聚或重新組織生產條件和要素, 從而建立起效能強、效率高、費用低的經營系統。因此, 技術資源及其資本化是現代創業管理的主題。信息也是創業中的重要資源。


2. 能力儲備是核心

創業能力首先是一種精神。創業精神是一種能夠促進創業企業續創新成長的力量, 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 創業精神是創業的動因, 沒有了企業精神、創業精神, 創業難以成功, 企業也難以為繼。創業精神指的是一種追求機會行為中的超越精神, 當機會還不存在於目前資源應用範圍的時候, 創業精神能超越現有資源的應用範圍, 激勵人們創造未來應用資源高效創造新價值的機會。創業精神大致可歸納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其心理品質層面的含義。創業本身是一種無中生有的歷程, 需要創業者具備一種求新、求變的心態, 需要創業者要具有能夠打破慣性、開拓創新的個人特質。同時, 創業行為是在競爭環境中進行的, 機會是提供給每個競爭者的, 創業成功往往給予搶先抓住機會的人,因此, 創業精神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具有勝出的動機。第二個層面是其行為品質層面的含義。創業是一種發掘機會, 組織資源建立新組織, 組織生產經營創造新價值, 開拓市場實現新價值的行為過程。因此, 創業精神還指行為的品質, 包括行為過程中的責任心和決心, 創造或者尋找機遇的執著, 對於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承受力, 還指創業中勤勉工作、吃苦耐勞的品質, 以及為了創造新價值不斷探索將新事物,引入現存的創造活動中的行為特質。


創業能力又是一種技能。創建和運營新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的能力, 是以創新為基礎把握時機, 建立組織, 整合資源, 創造價值, 開拓市場的能力。包括:

( 1 ) 創業者創建新組織的能力

創業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需要創業者能夠建立執行有效的組織, 根據自己能力確定可控制的資源, 根據組織控制資源的規模選擇合適的企業組織形式。創建新組織的能力是創業者創建和運營盈利商業模式的前提。

( 2 ) 創業者戰略領導能力

在組織中創業者不只是管理者, 他是一個戰略領導者。作為戰略領導者, 他的戰略領導能力表現為通過戰略規劃的科學制定、有效執行對企業進行動態的戰略管理。一方面, 要根據企業的使命, 明確哪些是企業「想做」的, 要善於識別機會明確哪些是「可做」的, 要以對企業自身資源和能力的判斷為基礎確定哪些是「能做」的。另一方面, 面對變動的市場競爭環境, 要能對長期深刻影響企業核心業務盈利能力的趨勢, 進行不斷的預測和調整, 並隨時調整、更新商業模式, 始終保持反應靈活的企業戰略適應力。

( 3 ) 創業者資源整合能力

這是創業者根據創業中組織與資源之間的關聯性、現有資源和自身知識及能力所決定的企業戰略之間的耦合, 將資源納入自己的資源控制體系加以有效整合、合理利用, 推動商業概念轉換成可銷售的產品或服務, 並實現贏利的能力。

( 4 )創業者價值創新的能力

創業者不僅要整合資源提供產品或服務, 而且要推動顧客價值創新,因為顧客需求在發生變,沿著產品與技術、市場與顧客兩個維度創新,以創造更大的價值。

(5)開拓市場的能力。

新創企業必須具備在資源匱乏的前提下迅速開拓市場的能力, 這樣才能獲得資金, 實現創業企業資金的良性循環。創業企業開拓市場成功的標誌是占有相當的市場份額。為此, 需要創業者的產品戰略能夠準確反映市場需求的變化, 需要創業者創新營銷方式、採取適當的營銷策略推銷產品。

 

3. 機會創造是關鍵

創業是由機會驅動來進行創業的, 創業過程的要害問題是商機把握、商機創造問題。創業機會指開創新的商業模式的可能性以及通過自身努力達到創業成功的目的。創業機會來自於現存的市場環境中存在的某種不足。消費者的困惑、問題、痛點。任何一種商業活動都力求在資源與能力的結合中產生, 這種活動必須以市場為中心、以顧客為導向的原則提供產品或服務。然而, 現實中由於市場的複雜性、變動性、隨機性、模糊性、不確定性, 並沒有做到供給與市場需求的統一。沒有實現能力與資源的最佳結合, 沒有做到商業活動需求滿足與價值創造的統一。

在創業中, 資源與能力稀缺, 對機會生成形成約束, 沿自發路徑產生的機會難以形成對創業的一種強有力的拉動, 需要創業者超越能力開發、資源利用中現有目的手段的架構, 最大限度開發自己的能力, 最大限度發揮資源的創造力, 創造機會, 促進創業的展開。

 

三、創業要素實現的可能路徑

1. 資源獲取的實現路徑

個人創業需要尋找適當的途徑獲得創業所需要的財務資源。對中小企業的創業者來說, 在自有資源之外, 從他人那裡獲取資源有兩條路徑: 一是依託社會關係網從親朋好友那裡獲得創業資源; 二是從與創業者沒有特殊關係的市場主體那裡獲得創業資源。以財務資源獲取為例, 在創業早期階段, 創業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自有資金, 在創業者耗儘自身的經濟資本以後, 要依靠他人資源, 但因為融資成本的考慮、信用關係的約束, 只能轉向求助於其家庭、朋友和熟人。

從沒有特殊關係的市場主體那裡獲得資金支持通常有兩種情況, 一是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 一是從風險投資商那裡獲得風險投資。在創立期, 新創企業很難籌集到風險資本,即使在美國, 也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新創企業能夠獲得風險資本的財務支持。但是在創業階段, 開發潛力大、市場成長性強的項目, 還是會得到風險投資青睞的, 這時創業企業重要的是以詳細、可行的商業計劃獲得風險投資的支持, 風險資本作為一種「聰明」資本對創業企業具有重要意義,它對創業企業能夠提供包括資金和管理方面的雙重支持。

由此, 創業者要善於利用社會關係網絡來獲取創業資源。創業者還要善於通過能力與資源的結合來獲得創業資源。通過社會關係獲得資源有眾多的優點, 但也有一定的缺陷, 即當創業者並不具備高效使用資源能力時, 創業者卻可以利用這種社會關係網絡獲取大量資源, 這通常意味著資源的一種低效配置。這種情況下, 制定好創業計劃, 從風險投資者那裡獲得風險投資、從市場獲得人才及技術等其他資源的優點就體現出來了。一個創業者應當在這兩種資源獲取形式之間求得平衡, 以獲得創業所要獲得的資源。

2. 能力儲備的實現途徑

創業能力的提升過程首先是以知識學習與實踐磨練結合促進創業者心智模式發育、成長的過程。創業能力包括學識、個性、生理、心理、能力、膽略、氣魄等諸多方面。創業者能力最顯著的十個特徵, 即欲望強、眼界寬、善謀略、反應快、能忍耐、有人緣、膽量大、善反省、明趨勢、懂分享。這些主要從心智、心理兩個基本方面提出了對創業者的要求。提升創業者的能力就是要以知識學習與實踐磨練結合, 促進人的創業知識與智慧的積累, 促成人們創業心理品格與行為方式的養成。一方面, 提升創業能力的過程, 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學習是提升人的智商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升人的情商的途徑。學習能促進人們創業知識的儲備, 增加如何利用知識創造財富的智慧; 學習還能為人們提供處理創業問題所應採取的態度和行事方式, 從而促成人們以超強的意志、旺盛的精力、果敢的決斷、敏捷的創新,把握一切機會, 實現成功創業。

另一方面, 創業能力提升的過程不僅是不斷學習的過程, 又是一個不斷經受實踐磨練的過程。創業者心智模式的形成與實踐磨練緊密聯繫, 市場環境的複雜性,使創業中充滿了許多不確定因素, 任何一個理論模型都不可能把影響創業的所有參數納入其中,各種參數的變化及相互作用的複雜性, 非身臨其境難以體會, 缺少基於實踐智慧的洞察能力難以把握創業機會。

因此, 創業者要善於在實踐中找到商業感覺、提升洞察能力, 以感知能力、洞察能力與邏輯理性能力結合的心智結構, 更好地把握市場機會, 從而縱橫馳騁商場。創業能力的提升過程又是個人自我修煉和社會教化互動發展的過程。我們要利用這種互動關係, 促進人們創業能力的提升。一方面, 創業能力的提升過程是個人自我修煉的過程, 但個人在能力修煉中應當看到某些社會因素對能力提升的積極影響, 注重從外部吸取有益的資源。創業者應當善於應用現有的社會條件促成創業能力的提高。

3. 機會導向的實現路徑

創業是機會導向的。機會導向下的創業流程分為以下基本步驟:

第一步,識別、評價機會。

機會由創意而來, 但創意只有經過識別、評價後, 才能確定是否是一次商業機會。機會識別又是一個概念打造的過程, 在於把一個一般的泛泛而談的創意打造成一個較具體的商業概念。

第二步,開發、應用機會。在這一過程中, 創業者根據市場需求確定資源需求, 構建一個資源平台, 獲取資源,聚集資源 , 並根據市場需求將獲取的資源加以整合、開發; 創業者構建新組織, 建立管理團隊、創新團隊, 設計生產經營流程, 進行價值創造, 推動商業概念轉換成可銷售的產品與服務; 創業者還要設計可行的營銷方式, 以成功地營銷產品或服務, 獲得能夠使企業得以持續發展的資金流, 並通過營銷及時感知市場需求變化, 使企業根據新的市場信息制定新的發展戰略以提高企業的適應力。

對於能力、資源約束較大的創業者, 應當學會善於發現機會、把握機會的能力, 走低端創業之路; 而對能力強、可控資源多的創業者來看, 則其善於創造機會, 以創新為動力走高端創業之路。這樣, 形成創業企業進入高低層次分布上適宜的格局, 既使眾多受資源、能力約束比較大的創業者能根據現實與創業規律的要求走低端進入之路, 循序漸進地發展事業;又使一部分創業企業的高端進入, 為競爭優勢的確立奠定強大的基礎, 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