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創業和打工之間永遠都隔著一堵圍牆,打工的人想跳出圍牆去創業,去外面感受當老闆的快感,而創業失敗被生活摧殘的人則想快速的找一個工作,然後開始老老實實的工作,開始過平平淡淡的生活。因為對創業失敗的他們來說,此時踏踏實實的過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們仔細的分析創業和打工之間的影響因素,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每一個人都是追求自由的,每一個人都不願意受別人的管束,只是有的人當發現了新的項目後,他們就會迅速的抓住這個機會出去創業,創業成功後他們不光可以賺大錢,同時他們也可以有自己的公司,然後親身體會一下管理別人的感受。所以,在強大的追求自由和賺大錢的綜合因素刺激之下,很多人便一定會做出創業的選擇。當然,也有一部分職場人是既沒有什麼好的點子,也不想太折騰,他們就覺得在公司上班也不錯。在公司上班,混的好了可以在公司裡面混個一官半職,如果在公司混的不好,有公司給自己繳社保發工資也不錯,等到自己老了退休以後,離開公司再干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其實這樣的人生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是的,創業和打工就是代表了兩種狀態,一種是在折騰中收穫賺錢的快感,而另外一種則是在安穩中平靜的度過自己的這一生。但是,我們的生活現狀又並非永遠都是那麼理想化的。有的人滿懷一腔熱血去創業,但是最終卻以失敗告終,然後他們又不得不重新回到職場開始找工作。還有的人則是由於自己太老實,所以他們在職場上就很容易被別人欺負和利用,再加上他們不懂得追求自己的利益和識破職場的套路,所以即便他們已經在職場上工作了很多年,但是他們依然還是在一個基層的崗位上做著。他們拿著不高的工資,受著別人的管束,然後嘴上不斷的抱怨著工作的不公但卻總是無力反抗。當然,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事情是當他們步入中年以後,當他們背負著老父老母和妻子幼兒的壓力的時候,他們便再也沒有了反抗之力。因為一反抗,他們就有可能去丟掉工作,丟掉工作後再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情況之下,後面的事情就真的是不敢想像了。
最近一段時間,我從小一起玩大的一個朋友創業失敗了。他之前高中畢業之後沒有考上大學,本來他打算去復讀一年再去考試,但是他在補習班待了一個月他就逃離了那裡。按照他的話來說,學習對他來說就是一種煎熬。他真的是一天都不想再繼續在那種100多人的教室裡面聽那些枯燥的東西了,他想儘快的出去掙錢。但是高中學歷的他在一走向社會就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很多用人單位的招人門檻至少也是大專以上,而他既沒有可以拿得出的手的手藝,又沒有通往企業的敲門磚,最後在無奈之下,他也就只能去工廠做操作工。
在做了兩年的操作工後,他突然發現在工廠打工,如果你沒有學歷,就算你再怎麼做還是一個底層員工,你乾的都是一些又髒又累的苦力活,上面的位置永遠都不會輪到你。後來,他覺得在工廠繼續發展下去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他很快就從工廠辭職了。從工廠辭職後他就回家創業了六年。這期間他做過很多的創業嘗試,比如種地、開商店、送貨、搞收購、搞養殖,但是最終這些都以失敗而告終了。他做這些失敗的原因,有些是他的主觀問題,比如他對未來的市場和趨勢預判的不准,最終導致他的投出和產出嚴重失衡;還有的一些問題是一些客觀原因,比如自然因素和行情的變化導致他賠了很多錢。
創業失敗了,繼續做生意連本錢都沒有了,那在生活壓力之下,他必然是要出來繼續找工作的,畢竟生活還得繼續,家中的一家老小還得養活,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又開始出來找工作。但是,對於一個沒學歷、沒工作經歷、年紀大的人來說,他想要找到一份工作,那可真的是不容易。以前,他有工廠的工作經驗,但是現在工廠也不好進了,而他也不想再去工廠消耗時間,但不去工廠,他還能再做啥工作?
思來想去,找工作也要有個簡歷,但是他這麼多年沒工作,現在就是再弄個簡歷也不知道寫啥了。最後,在左右為難之時,我們一起的幾個人還是建議他讓他找熟人就業,畢竟這樣面試通過的機率要大得多。同時,如果是要去一些初創性的小公司,那他完全就可以將自己之前做的不錯的地方提煉出來,然後有針對性的寫一些經歷上去。對於他做的失敗的地方,他也要有經驗總結和教訓,只有這樣,當初創公司的老闆在看到這些問題之後,這些老闆才可能給他一些機會。但是,如果他要面試的是一些大型的成熟企業,那他對於自己過往的那些失敗的經歷就要少寫一些了,畢竟大公司是要以穩定性和專業性作為重要的考量指標。
最終,他還是托關係找了一個倉庫管理員的工作,但是公司要求他還是先要從最基層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