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讓你明白創業之路!

馬雲的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讓你明白創業之路!

馬雲,中國著名企業家,農村出身,是阿里巴巴主要創始人之一。從一無所有到中國首富,他在這段時間裡都經歷了什麼?經歷了多少的失敗,我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下面我們來看看馬雲創業故事,他是如何成為中國首富。

 
1964年9月10日,馬雲出生在杭州一戶普通人家。在求學時代,馬雲可謂是個頑童。連馬雲也曾笑言自己小學考重點中學,考了三次沒有考上,大學也是考了三次最終如願——這基本上算是一個習慣意義上的「差生」了。

1982年18歲的馬雲第一次高考失敗,為了謀生先後做過搬運工,那時也當過秘書,後來還給雜誌社蹬三輪送書,後來看了一本路遙的《人生》啟迪了他的思想,下定決心參加第二次高考,

1983年馬雲再次參加第二次高考,結果還是失利了,距離高考錄取分差140分,之後又收到《排球女將》永不放棄的精神激勵下,他是白天上班,晚上讀書,下定決心不放棄。

1984年馬雲第三次參加高考很艱難通過考試,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距離本科就差五分,興慶的是因同專業招生不滿,才被錄取,真是上帝眷顧他,撿了個便宜,進入了杭州師範學院本科。

馬雲在杭州師範學院,馬雲當選為學生會主席。在杭州師範學院,馬雲當選為學生會主席,後來又成為杭州市學聯主席。馬雲從老師到創業者的轉變。

1988年,大學畢業後的馬雲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擔任英語老師。後來擔任阿里巴巴副總裁的戴珊就是那個時候馬雲的學生,她回憶到,那個時候的馬雲已經成為學生們最喜歡的老師,「他的課是到課率最高的,他並不強制點名,但是學生們都喜歡聽他講,他經常給大家講做人的道理。

馬雲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外語,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當時工資大約每月110元。不甘寂寞的他找了不少兼職,並利用課餘時間為到杭州觀光的外國遊客擔任導遊。西湖邊的第一個英語角就是馬雲發起的。

1992年,馬雲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專業翻譯社「海博翻譯社」,課餘四處活動接翻譯業務。當時經營特別艱難,經常入不敷出。馬雲一看這樣不行,就背著口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賣禮品、包鮮花,用這些錢養了翻譯社3年,當時經營挺艱難,一個月的營業額是200多塊錢人民幣,可光是房租就要700元。第一年實在不行了,馬雲就背著口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賣禮品、包鮮花,用這些錢養了翻譯社3年,才開始收支平衡。馬雲後來說:「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裡老是錢的話,一定不可能賺錢的。」
 
1995年初,馬雲參觀了西雅圖一個朋友的網絡公司,親眼見識了網際網路的神奇,他馬上意識到網際網路在未來的巨大發展前景,馬上決定回國做網際網路。1995年4月,馬雲投入700元,還動跑西走借了2000元,創建了「海博網絡」產品就是「中國黃頁」這是中國最早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

1996年馬雲開始推廣自己中國黃頁,當時很艱難,被成為是騙子,但馬雲沒有放棄,不屈不撓的一直做自己事業,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1996年的營業額居然做到了700萬。這時候網際網路慢慢的開始普及了。

1997年底,馬雲和他的團隊在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官方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等一系列GVM站點。

1999年,他突然蹦出一個想法,亞洲要有自己的模式,中國要有自己的模式。歐美的電子商務市場,特別是B-B模式是針對大企業的,亞洲電子商務市場主要在中小型企業,這兩種市場不可能用一樣的模式。馬雲決定創辦一種中國沒有,美國也找不到的模式。同年他放棄了在北京的一切,決定回到杭州創辦一家能為全世界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站點。回到杭州後,馬雲和最初的創業團隊開始謀劃一次轟轟烈烈的創業。在杭州湖畔家園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18位創業夥伴,大家決定不向親戚朋友借錢,集資了50萬元,據點就在馬雲位於杭州湖畔花園的100多平米的家裡,1999年3月阿里巴巴正式推出。

1999年8月接受了以高盛基金為主的500萬美元投資,2000年接受了軟銀2000萬美元的投入,快速發展勢不可擋,逐漸成為全球第一電子商務品牌。不斷逐步擴大阿里巴巴集團。

 

這個創業團隊裡除了馬雲之外,還有他的妻子、他當老師時的同事、學生,以及被他吸引來的精英,比如阿里巴巴財務長蔡崇信,當初拋下一家投資公司的中國區副總裁的頭銜和75萬美元的年薪,來領馬雲幾百元的薪水。他們都記得,馬雲當時對他們所有人說:「我們要辦的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我們的目標有三個:第一,我們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們要建立一家為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第三,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


很多人都想投資創業,但他們似乎有一個同樣不創業的理由:我沒有錢,我要是有錢的話,怎麼怎麼樣?似乎只要有錢,他就一定能創業成功。可是馬雲創業故事告訴我們,沒錢,同樣可以創業,同樣可以創出一番偉大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