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很有能力,他不光在公司裡面能夠很輕鬆的做好自己本職的工作,同時當他發現公司這座小廟容不下他之後,他就會想辦法自己去創造一點事情做。況且當前這個時代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他們會覺得只要回去創業,那成功的機率是很高的。再後來,當他們真正進行了實踐以後,他們才發現,其實創業並不像他們想像的那樣。於是在激情過去以後,創業失敗的人又會重新回到了職場上來尋找工作。還有的人,由於他們以前已經在職場上工作了很多年,他們對當前所從事的行業已經是非常熟悉了,甚至有的人還從基層一步一步的走上了管理崗位,但是後來他們也出去創業了。但很不幸的是,他們也是自己創業失敗了以後又重新回到職場上來找工作。
按照我們常人的思維來講,以上這兩種人絕對是職場中的精英,對公司來說,他們一直說要找的人不就是這種人嗎?他們很有能力,也可以獨當一面,只要公司招聘他們,他們都可以為公司創造很大的價值。但是讓我們感到很奇怪的是,只要是在外面創業失敗了以後再來職場找工作的人,他們能夠找到一個好工作的機率就非常低。甚至他們還會找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之後才能找到一份工作。
曾經有一個女同事,她之前在公司裡面非常的厲害,她就是從基層一步一步幹起來的。等她干到30歲的時候,她已經從基層做到了主管級別,她的工資在當時也是已經拿到了一萬五千多塊錢。但是在當時那種情況之下,她還是覺得,如果她繼續在那家公司幹下去,那她的上升空間也是已經沒有多少了,而且她的發展也很受限,再加上外界各種浮躁的環境和她心中那種很強烈的想要創業的願望,所以最終她還是辭職去創業去了。但是哪知創業光有激情是遠遠不夠的,創業是你已經有了現成的資源、人脈、關係之後,你再去創業才有成功的可能。而你創業,也只是把你的各種資源變現而已。但是對她來說,她雖然已經在之前的行業裡面積累了一些資源,但是她去創業的那個行業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她需要從零開始。再加上她對當時那個市場又不是很清楚,所以就算是她前期做了很多的功課,她也付出了很多,但是她的創業效果卻依然很甚微。最後在一年的創業嘗試以後,她還是以失敗告終。創業不光沒讓她掙到多少錢,反而讓她多少賠了一點錢。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她一方面急需要錢,另一方面她還是需要找一份工作好好的過渡一下。後來她又去職場上找工作了,但是讓我們感到很遺憾的是,她雖然已經在職場上找了幾個月的工作,但是她依然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後來在和她聊天的時候,她說,她當時要的月薪是3萬,她覺得這個工資應該不高吧。因為畢竟在之前,他做主管的時候,他就已經拿了1萬多,他在創業比較好的時候,他一個月也能掙到四五萬塊錢,如果她現在去應聘這個崗位,她相信她完全可以勝任這個崗位,同時她也可以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或許這是她一廂情願的想法,作為公司HR來說,他們或許並不這樣想。因為公司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成本的,就算是公司覺得你這個人非常牛,但是你並不適合在他們公司發展,因為對於他們公司目前的規模和公司狀況來說,他們還不需要這麼頂級的人才,況且他們公司最高的工資也只能開到1萬多近2萬,而你進來就要3萬,他們肯定是付不起的。同時她在找工作的時候,她找工作的渠道也發生了問題。由於她是直接在網上投遞簡歷,而沒有通過獵頭來找工作。我們都知道,現在通過在網上投遞簡歷找的工作,一般的工資上限都不高,況且這些工作很多都是工作幾年工作經驗還很少的人才會在網上投遞簡歷。而對一些年齡比較大或者是一些工作經驗比較多的人來說,他們一般都會通過轉介紹或者通過一些獵頭公司來直接找工作。通過獵頭公司所找的工作一般工資給的比較高,職位也比較高,這些人在加入公司以後,他們要不就是各個部門的管理者,要不就是公司的核心人物。
當然,如果你已經離開職場找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以後,如果確實沒有別的公司要你,那你也要好好的反思一下,為什麼有的公司不願意要你?或許有的公司也覺得你要的工資太高了,他們在沒有看到你能力的情況下,就給你這麼高的工資,這對公司來說顯然是很不划算的。同時作為公司來說,他們也很忌諱一點,就是越有能力的人,他們在公司裡面鍛鍊一段時間以後,或許他們仍然會初心不改,他們依然會從公司裡面辭職去創業,或許有的創業失敗的人進入公司工作也只是一個短暫的過渡期,等他們在公司裡面攢點錢,學點東西,他們依然還是會出去創業。所以很多創業失敗的人在去找工作的時候,他們一下子找不到工作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優秀,而是由於很多HR對他們的穩定性產生了懷疑。
畢竟我們創過業的人都知道,當一個人在外面自由慣了以後,他們就很難真正的收心去公司裡面工作。除非是有的人已經在外被迫無路,他們已經欠了很多的債務,他們不得不老老實實的在公司上班並通過一點一點掙工資來填補他們在外面所欠下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