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困惑和疑問,是因為創業途中充滿了無奈,而讀懂了無奈,也就讀懂了創業,進而讀懂了人生。今天就與大家一起探討下創業路上會的四種境界:
創業之初:輸出理念——成就自己
我們創業就是為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或者說願意做的事,這時候我們就成為了自己,那麼如何成就自己呢?成就自己就是要將自己的理念說出來,去獲得自己的認同、他人的認同和社會的認同,這樣你創業才是具有意義的。我們有很多人對於創業存在一些異想天開、不切實際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會讓一個人在這條路上輸的很慘、跌的很重。
成就自己就是要把自己當做一個創業者,而作為一個創業者,你首先需要具備的素質就是公眾演說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自己的想法被別人知道並認同。
創業開始:輸出技能——接軌市場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之所以機會很多,是因為科技的發展給我們打開了很多的新鮮領域,讓我們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來發展自己的事業,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路子,那麼我們很容易被自己堵死,所以我們的行為就必須與市場接軌。
通過了解市場我們可以讓自己的變得專業化,我們不再是那個隔岸觀火的人,而是已經身臨其境,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的通過自己的技能來適應這個市場,來不斷的完善自身發展。
創業之中:輸出機會——成就別人
每一個創業者都應知道一旦進入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可能就會覺得自己的力量與能力十分的渺小,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團隊,同時創業是一個同心協力的事情,因此我們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老闆,我們的身邊不是下屬而是夥伴,我們要學會利用自己的機會去成就別人。
成就別人不僅僅是一種層次更是一種豁達,我們能為別人的發展提供機會,這是一種境界。而我們也要知道只有把自己的團隊變強大了,我們自己才會真正的強大。
創業後期:輸出平台——資源整合
現在社會最重要的不是人才、不是金錢、而是資源。一個人你有多成功、能夠達到多高的高度就要看你有多少資源,同時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源去做事情,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創業的後期我們要做的就是尋求合作。
現在市場喜歡的不再是多大的產業,而是能把一方面做精的企業,而只有相互間的溝通與合作,才能夠讓彼此互通有無、資源整合,推動彼此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