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變革者」是指打破了某一個領域內固有格局,並推動社會前進的人。變革者往往具有堅韌的品質,堅定的目標,很少為外力所左右,通過自我不懈的努力,成就世人敬仰的傳奇。而偉大的創業者就是位列其中的這麼一個群體,能被稱為「變革者」的人,身上一定有某種特殊的品質和能力,能配得上「偉大」這個字眼的創業者需要滿足變革者的一系列條件,列舉一些偉大的創業者或者是變革者。
創業者也可以說是社會某一領域的變革者,有的想改變自己,有的想改變世界。他們通過變革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創造出社會價值和商業效益。他們喜歡顛覆和創新,顛覆以往陳舊的商業模式,創造創新市場經濟的時代訴求。這種固有的「套路」就使得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向死而生、破釜沉舟」的創業精神,即勇於挑戰、不畏艱難、拼搏奮進、視死如歸的「拼命三郎精神」。
感覺富士康總裁郭台銘和一名工程師說的三句話很適合創業者,也可以從中明白現在的創業大咖憑什麼成功。第一句:30年前我創建公司,是賭上全部家當,不成功便成仁。而你寄出履歷表後就來我們公司上班,而且隨時可以走人。我們的差別在:創業與就業。第二句:我根據市場不斷創新,到處對接資源。而你只是做你份內的工作,還時不時鬧情緒。我們之間的差別在:選擇與被選擇。第三句:我24小時都在思考公司如何發展,如何創造利潤。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著公司所有人的收入和未來。而你只要想什麼時候能休息,哪些對你不公平。
我們之間的差別在:責任的輕重。這個過程是每位創業者都要親身經歷的,展現出來的創業精神也是變革者所需要的。很多創業者都是在創業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成了社會的變革者,我認為這兩者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有細分領域上的劃分。
以海爾集團的張瑞敏為例,作為早期第一批創業者的張瑞敏是在舊體制下不斷改革創新的「變革者」,一方面和體制競爭,通過改革創新解決所有制缺陷導致的激勵問題,解放了生產力,為員工創造了實惠,保證了員工的支持和參與。另一方面解決面對市場競爭效率問題,基於市場需求出發和企業管理規律出發,建設性創新了企業經營管理之道。
如果說哪種精神符合變革者,那一定是創業精神。如果說哪種運動符合創業精神,那一定是極限運動。如果說哪個企業家最喜歡極限運動,那一定是王石。
極限運動是一種「勇敢者的遊戲」。它會讓你經歷足夠多的磨礪、體會足夠多的苦痛,但它也能訓練你迎難而上的勇氣,成為你通往強大的一條途徑。對危險耐受度低的人,遇到突發危險往往會產生手心冒汗、雙腿發軟、意識混亂、無法完成理性思考等一系列不良反應,甚至喪失了逃跑的機能,生理上很難完成最基本的求生本能。而經常參加極限運動的人,經常需要在高壓狀態下保持冷靜理性思考,在不斷的自我超越中,增強了對於風險、困難、危機的耐受度。而這些正是創業者和變革者必須擁有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