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合夥創業,真的是個坑嗎?

好友合夥創業,真的是個坑嗎?

好友合夥創業到底靠不靠譜?這絕對是值得一辯的好話題。想和好友來場跨越友情的奮鬥歷程,又不想最終以人財兩空收場,COSMO 的這個創業小課堂你可要認真聽講咯。

不管是去年人人掛在嘴邊的資本寒冬,還是今年大家津津樂道的創業嚴寒後的暖春,創業這事兒似乎從來沒有消停過,情侶檔、姐妹檔、朋友檔更是層出不窮。但如果問起哪種合夥關係最複雜、最令人一言難盡,估計有不少人都會給朋友檔投一票。


 電影上曾有這樣一句廣告語:我出一份苦力,你出一份仗義,他出一份餿主意。這針雞血也是打得非常理想主義。表面上看,兩三個知根知底、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個創業點子上一拍即合,然後擰成一股勁兒努力奮鬥,這簡直就是這個時代最勵志的故事了。但實際上,當友情這種主要依靠共同的價值觀、性格、興趣這些主觀感性因素維繫的關係被最實際的經濟利益牢牢捆綁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朋友合夥創業是對感情和能力的雙重考驗。你既要時刻小心因為你們特殊的關係而影響創業的正常運作,也要處處留心避免商戰的大浪打翻你們友誼的小船。這倒也不是不可能兩全的事,關鍵就看你如何平衡與把握。


陷阱一:無法被馴服的友情會擋生意的道

決定和好朋友合夥創業,十有八九的初衷是認為兩方的關係可以幫自己省卻大把熟悉、磨合、溝通的時間,讓你們的事業像充了高級會員的下載帳戶一般神速前進。但這可能只是最初期的情況,如果不能嚴格控制友情和工作的距離,共同的事業往往會被拖累得喘不過氣。一位創業大拿說過,在創業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友情鎖定在規則和原則的籠子裡,只有用理性去經營友情,才能真正凸顯出友情的價值。


1、確定leader : 朋友和聯合創始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是一種平等關係,而後者則有明確的上下級區分。所以在和好友確定一起創業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清楚誰才是團隊中真正的「阿爾法」。而最常用來確定企業領導者角色的手段,就是持有的股權比例。

2、達成聯合創始人協議: 在任何情況下,簽訂協議都是避免和解決分歧的最重要手段,好友合夥創業也不例外。在充分溝通、自願協商的基礎上簽訂聯合創始人協議,明確每位創始人的職責,包括管理架構、股權結構、創始人的退出機制、股權轉讓限制等等,並在創業過程中嚴格執行。

3、建立外部問責機制:說白了就是找一個能幫你在必要時刻唱紅臉的力量。好朋友在公司管理或運營上出現問題,作為合伙人的你很難開口追究對方的責任。這個時候你們需要的就是一個已經提前確定好的公司第三方力量的介入,通過外部問責機制及時解決問題改善制度。

 

TIPS:什麼樣的合伙人更適合做創業公司的leader ?

  • 掌握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合伙人。

在一家主打VR 技術的高科技創業公司里,負責VR 技術開發的合伙人當然要比負責宣傳推廣的合伙人更適合做leader。

  • 具有狼性的合伙人。

野心更大、膽量更大、主見更明確的合伙人能更快地引導公司的發展,也能讓公司更容易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保持專業度

如果打算和朋友合夥創業,請學會讓你們的交情「 留步」—不要把它帶入工作中,這是工作專業度的最基本的體現。下班或休息之後,你們可以一起喝酒、聊天、開玩笑,但在工作中,對方在你眼中的唯一角色就是工作夥伴,不要拿嚴肅的工作話題開玩笑,更不要因為朋友關係而特別對待。

學會讓別人融入你們的關係

即使你並沒有因為個人關係而給予合伙人特殊優待,它還是會自然而然地讓你們和公司內部的其他員工之間產生隔閡。多創造與公司其他合伙人和員工交流互動的機會,不管是工作項目還是工作之餘的娛樂活動,讓其他人加入你們的關係當中,這可以讓大家更快地對團隊產生歸屬感和信任感。

 

陷阱二:充滿誘惑的創業場會讓友情受傷

投入創業大潮的每個人總是在持續面對大利的誘惑和大惡的折磨,這對友情簡直是360度無死角的吊打考驗(有人說,和好朋友一起創業,就等於天天問「我和你媽同時掉到河裡,你先救哪個」),想讓它完好如初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你要相信,只要是靠譜、人品過關的真朋友,出現任何問題都會嘗試去體諒,而作為合伙人的你需要的,就是用你的誠意和個人魅力向ta證明你的靠譜。

制定具體詳細的投入產出計劃書: 合夥創業,各方需要提供哪些支持,可以獲得什麼樣的回饋,在創業過程中會面臨的風險有哪些、有多大,需要多久可以看到效果,這份詳細羅列投入和產出比的創業計劃書能大大降低意外的發生。

及早談錢、經常談錢: 朋友之間談錢是件難以開口的事,但這個話題絕對繞不過去。談錢意味著你們的合夥關係正式建立,而且只有在合作的過程中隨時對金錢的問題和意見開誠布公,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你們的友情不會發生分歧。

在公司內引入第三方股東來進行調停和平衡:如果矛盾不可抑制地爆發,矛盾雙方的好友合伙人要做的就是把調和的工作交給矛盾外的第三方來處理。這個第三方必須不是你們友情圈子裡的人,而且要在公司內部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也就是掌握公司股份的其他股東。第三方股東的引入可以避免兩個好友創始人的直接衝突,在你們的友情談崩之前喊停。

及時更新職責和角色: 隨著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合作夥伴的角色也會不斷變化。開始的時候大家各司其職,但是當新任務出現的時候怎麼辦?為了保持角色的良好定義,持續進行對話是必要的。另外,進行周期性的重新定義責任具有額外的突出潛在的交叉培訓領域的好處。孤島一樣責任分配的企業更容易因小挫折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 給自己留出個人空間

朋友合夥創業常常被人比作經營婚姻。很多婚姻出現問題都是因為喪失私人空間而激化矛盾,創業也一樣,尤其是在創業初期,聯合創始人總是需要共同工作很長時間,這既可能造成你們的思維僵化,也可能讓兩人之間產生矛盾。

  • 同時也要Have fun together

與留出個人空間的道理一樣,找到一個除了工作還能讓你們一起放鬆的方式,也是為了讓你們跳出平時緊張嚴肅的工作關係,用一種更加舒服的方式進行交流。請記住,你們首先是朋友,其次才是合作夥伴。

 

TIPS:留出私人空間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用來拓展新的人脈關係。

朋友合夥創業的一大問題就是人脈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是重疊的,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公司的發展。所以在整個創業過程中更要注重人脈關係的拓展。


打算讓好友入伙創業,先問問這5個問題

判斷一個好友是否也是一個好的合伙人,你得先對他來個全面評估測試,然後再做決定,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了!

1. 你到底有多信任你的搭檔?

一個人的不靠譜也分很多種,在工作目標上容易眼高手低和喜歡打職業道德的擦邊球,這兩種不靠譜就有質的區別。

對友情來說,信任是一定有的。但要一起創業光有信任還不夠,你要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信任他。這樣問自己:就你的了解,你覺得ta在創業過程中可能會犯什麼樣的錯誤?這個錯誤是容易彌補的,還是可能讓整個公司陷入困境?

 

2. 你的搭檔如何理解你的創業想法?

一樣是想開時尚公眾號,一個要走性感大女人路線,一個要走清新萌妹子路線,這就有點尷尬了。

如果最初的創業想法是你提出的,然後和朋友提起它之後兩人產生了合夥的想法,請首先確認你們對這個創業想法的具體認知是否一致。這裡的具體認知是指:品牌或產品堅守的信條、風格、調性,等等。

 

3. 是否具備對你有利的能力?

請一位在谷歌做過工程師的朋友入伙你的網際網路創業項目,在投資人眼裡你就是「三硬」(過硬的行業知識、過硬的聘用能力和過硬的推銷能力)典範了。

生意場上有一點永恆不變,那就是永遠要選對自己有實際意義的。請朋友入伙也不例外,一個對你即將涉足的行業有全面成熟認知的朋友,或者具備公司必需的核心競爭技術的朋友,才是生意場上真正能合作的好朋友。

 

4. 能通過「貝塔測試」嗎?

在最終確認和朋友的合夥關係之前,建議先來次「試合夥」,共同制定一個項目方案或是談一次合作,合不合得來高下立見。還記得上面說過的嗎,不管多麼親密的兩個朋友合夥創業,創業公司中一定要有且僅有一個leader。如果是你的朋友加入你的創業更是如此,要確認他能夠聽從於你的安排,而不是總喜歡做出頭鳥、試圖去領導團隊,也就是說他應該是願意做「貝塔」的人。

 

5. 是否可以保證穩定的生活?

從年薪三十萬「降級」到月薪三千,這可不是誰都經得住的,而最經不住的是你的公司。

公司在初創階段一定是投入大於產出的,你和你的搭檔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金錢去扶植公司,這個時候基本是不可能產生太多的個人收益的。這就是相對富裕、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更適合創業的原因。確保你的夥伴可以在降薪的情況下依舊有穩定的個人經濟支持,這是你對公司和好友的雙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