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11大迷思與真相

創業的11大迷思與真相

有些人有了很棒的創業想法後,就選擇在車庫或居民樓開始艱辛創業,最終將公司打造成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然後選擇將公司出售,自己也瞬間暴富,從此一勞永逸,再也不用工作。這聽起來很勵志吧!

上面這種創業暴富的情況雖有發生,卻是鳳毛麟角。很多創業者,或者是想創業的人,都已經被這種創業暴富的神話給蒙蔽了。網上關於創業成功的故事與秘籍有很多,但很難辨清哪些是真正的創業成功之道,哪些是博人眼球的純標題黨文章。

有家財務管理軟體公司是由幾個連續創業者合夥創辦的一家公司,幾個合伙人之前曾成功創辦過幾家公司。因此,他們在下文中的分享的一些創業經驗應該是值得借鑑的。在這篇文章中,他們將逐一揭開有關創業的11大迷思背後的真相。

 

迷思一:只要有好的創業想法,其它一切都不是問題

真相:要想創業成功,你的創業想法不一定非要是百分之百的革命性創新想法。想想看,Facebook並不是第一家社交網站;Google也並非第一家做搜尋引擎的公司。你的創業想法可能之前已經有人在做了,這沒有關係,你要做的是比別人做得更好,創造更多價值。

雖然人們通常都非常重視創業背後的想法,但想法只是創業過程中的一小部分。事實上,要想讓創業想法變成現實,你還需要對自己提供的問題解決方案進行評估、找到PMF(產品與市場需求相契合)、獲取用戶反饋等。

 

迷思二:只要開發出產品,用戶便會自己找上門來

你對自己的產品構想情有獨鍾,堅信只要產品開發出來,用戶便會自己找上門來。

真相:要想創業成功,你不單單要開發產品,還需要在市場推廣、銷售、客戶支持以及與用戶/客戶建立良好關係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

另外,你還要避免陷入這樣的誤解:產品的功能越多越好。事實並非如此。尤其是創業之初,你需要有清晰的產品目標定位,確保產品功能是為產品的目標使命服務的。你需要做的是將少數幾個核心功能做到極致,而不是什麼功能都想做最後什麼都做不好。


 
迷思三:你需要一份非常詳細完美的商業計劃書

真相:雖然你確實需要一份商業計劃書,但不能過度執著於商業計劃書。

有很多創業者花大量時間,閉關凝思,期望能做出一份堪稱完美的商業計劃書,裡面既包含對於未來規劃,又有詳細的財務預測。然而,如今的市場環境變化莫測,你很難真正預測用戶或市場對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會有怎樣的反應,或是又會突然出現什麼將徹底改變企業環境的新技術。

那些在產品推出之前就過度糾結和執著於制定一份詳細商業計劃書的創始人,推出新產品時也會有類似的糾結,他們會期望將產品做得比較「完美」之後再發布,這在如今的創業環境中是行不通的。

我們很難預測市場下一步的動態,所以不要幻想將每一個細節都預測到。創業公司應該採用精益創業方法論:先發布最小化可行產品(MVP),獲得用戶反饋,然後再快速疊代並完善產品,在此基礎上完善商業計劃書。


迷思四:創始人做自己的老闆,只做自己的事

真相:作為創始人的你,必須要聽取和回答很多人的問題,尤其是用戶的問題,因為要想創業成功,你必須要得到客戶的支持。在創業早期,創始人其實是身兼多個頭銜的,包括CEO、產品經理、銷售人員、市場公關、客戶支持等等。如果你覺得你只能做自己感興趣的那部分工作的話,那麼你就需要好好想一想,自己當初選擇創業是否是一個明智之舉了。

 

迷思五:只要能留住那個大客戶,做什麼都行

真相:在創業初期,創業公司並非每天都有機會遇到潛在大客戶。即便有潛在大客戶突然降臨,單單一個大客戶是不能決定或主導公司的產品方向的。如果你花費大量時間和資源對產品進行調整,只為讓產品能滿足那個潛在大客戶的需求,這只會讓你離現有客戶和既定的產品願景越來越遠。

 

迷思六:公司早期招聘的所有員工都應該是開發者

真相:還記得迷思2里的「只要開發出產品,用戶便會自己找上門來」吧。單單開發出產品是遠不能保證你能創業成功的。除了開發人員外,你還需要招聘設計師、市場、銷售、客戶支持人員等等,這樣才能讓公司健康運轉起來。

創始人首先需要對自己的長板和短板有清晰的認識,然後招聘相關人才來填補自己的短板,能填補你的短板的人員可能是開發人員、市場人員或是其它方面的人員。

 

迷思七: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合伙人

真相:如果你看過《社交網絡》這部電影的話,相信你對「朋友合夥創業」的其中一種結局有深刻的印象。我們大部分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會有不同的處事風格。生活中的好朋友未必適合合夥創業。有的人生活中嘻嘻哈哈,工作中卻非常專業嚴謹。所以,在判定一個朋友是否是合適的合伙人的時候,你需要對他工作中的處事風格進行評估。

Chargify CEO Lance Walley曾分享過他之前與朋友合夥創業的經歷。在剛開始創業時,他們是最好的朋友,並想當然的認為他們是最好的創業搭檔。他們合夥做的公司一開始發展地很順利,但逐漸地,他們經營公司的理念有了分歧。更為不幸地是,幾年後他們的友誼徹底決裂了,最終鬧得不得不對簿公堂,甚是難堪。然而,Lance並沒有因此就發誓再也不和朋友合夥創業了。幾年後,他和另外一個朋友合夥創辦了Engine Yard,這次他們合作地非常成功,因為他們事先對創業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了充分討論。

 

迷思八:你的產品定價只有比競爭對手低,才能在競爭中勝出

真相:Close.io的CEO Steli Efti曾分享過這樣一個觀點:創業公司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就是將低價作為自己的競爭優勢。用低價充當競爭優勢會帶來什麼問題呢?

用戶付費越少,他們在你們產品上投入的時間就會越少,用戶粘性就會越低。通常情況下,定價越低,流失率越高。

如果競爭對手也開始降低價格,這時會怎樣呢?如果你的產品的優勢僅僅是價格低的話,這時競爭對手的降低會迫使你進一步降低價格,直至你無法承受為止。

 

迷思九:創業之初,公司文化無關緊要

真相:創業能否成功,公司文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便你的公司剛剛創辦也是如此。在Chargify,公司文化以及核心價值觀是我們倍感自豪的兩個方面。這兩者能幫助客戶了解你們公司的象徵文化以及奮鬥目標。

平衡好工作與生活是Chargify公司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創業公司從一開始就知道如何處理好這方面的問題是很重要的。這裡還隱藏著另外一個創業迷思:創業公司早期為了更好地發展,就必須做到每人每周工作60個小時以上。
 
精力耗盡的團隊成員幸福指數很低,工作效率自然也高不了,而且很有可能在承受不住之後就選擇離開公司。如果你從一開始就能很清楚地闡述公司的文化內涵,你就能避免被這類創業迷思所困擾,這也會激勵團隊成員更努力地工作,這種公司文化也能幫你吸引到更多頂尖人才的加入。

 

迷思十:你的創業公司需要一個很棒的辦公室

真相:當然,你夢想中的創業公司辦公室應該位於一個很棒的地段,公司里配有桌球桌、電子遊戲機、喝不完的啤酒、可口的工作餐等等。但事實上,在創業早期就在辦公室以及員工福利上大筆開支是不明智的。如果你們擁有良好的公司文化,團隊成員是不會太在意辦公環境的好壞的。剛開始的時候,先滿足員工的基本辦公需求,等條件允許後再慢慢為員工提供更好的辦公環境和福利,這才是明智的做法。

 

迷思十一:你將會成為富翁

真相:有一天,你或許真能成為富翁。如果這樣是最好不過了。但問題是,如果你的動機只是為了賺錢而不是解決用戶問題的話,那你正在將自己置於失敗的境地。你真正要專注做的是找到解決用戶問題的更好方法,同時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滿激情,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金錢財富只是你通往成功道路上的副產品罷了。

解開迷思,撥雲見日,只為還你一個真實的創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