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絕對不是一個適合所有人的事情,只有具備一些特質的人適合創業,而且這些特質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同時,創業者還有一些素質和能力,是靠在創業的「實踐」中培養出來的。這不僅包括思維方法、知識和智慧、經驗、技能、品格和氣質、風度,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行、人格、心態和為人的心胸。
創業者是指參與創業活動的核心人員,包括企業創始人或者創始團隊。創業者是「具有創新、承擔風險的特質,能適時地把握商業機會,籌建、經營組織並創造財富的人」。
風險投資奠基人喬治·多里奧講到,「寧可考慮向有二流主意的一流人物投資,也決不向有一流主意的二流人物投資。」一個好的管理團隊對於企業的成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企業如果沒有一個由一支兩個以上關鍵貢獻者組成的團隊,企業是很難成長的。
創業者一般具備下列特質:
1.強烈的慾望
慾望是創業的最大推動力。創業者的慾望與普通人慾望的不同之處在於,創業者的慾望往往超出他們的現實,往往需要打破他們現在的立足點,打破眼前的樊籠,才能夠實現。因此,創業者的慾望往往伴隨著行動力和犧牲精神。這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創業者想得到,僅憑自己現在的身份、地位、財富得不到,所以要去創業,要靠創業改變身份,提高地位,積累財富,這構成了許多創業者的人生「三部曲」。因為慾望,而不甘心,而創業,而行動,而成功,這是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走過的共同道路。
2.感召力
創業者必須具有影響他人的能力,就是能夠讓合伙人、底下員工心甘情願地跟隨自己去為理想而奮鬥。只有具備感召力的創業者才可以激勵團隊和他一起前進。
3.激勵他人
一個可以調動團隊潛能的創業者,才可以煥發團隊中每個人的事業激情,才可以振奮人心,才可以使每個人為參與到偉大的事業而感到自豪,只有這樣的團隊才有生命力和活力。
4.清晰的使命感和遠景目標
創業者必須有非常清晰的使命感和遠景目標。一個沒有方向的創業者是沒有辦法成功的,所以,使命和目標是成功的第一步。創業者必須回答,我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將要去哪裡。也就是說,應有一個清晰的企業發展和成長的藍圖,同時要有能力制定實現目標的戰略和途徑。
5.開闊的視野
對於創業者來說,只有真正見多識廣。廣博的見識,開闊的眼界,才能有效地拉近自己與成功的距離,使創業活動少走彎路。
眾多成功創業者創業思路的幾個共同來源。
第一,職業。俗話說,不熟不做,由原來所從事的職業下海,對行業的運作規律、技術、管理都非常熟悉,人頭、市場也熟悉,這樣的創業活動成功的幾率很大。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創業思路的來源。
第二,學習,包括書、報紙、雜誌等等。比亞迪老總王傳福的創業靈感來自一份國際電池行業動態,一份簡報似的東西。1993年的一天,王傳福在一份國際電池行業動態上讀到,日本宣布本土將不再生產鎳鎘電池,王傳福立刻意識這將引發鎳鎘電池生產基地的國際大轉移,意識自己創業的機會來了。果然,隨後的幾年,王傳福利用日本企業撤出留下的市場空隙,很多人將讀書與休閒等同,對創業者來說,閱讀就是工作,是工作的一部分,一定要有這樣的意識。
第三,行路。俗話說,「讀萬卷書,行千里路」。行路,各處走走看看,是開闊眼界的好方法.
眼界意味著什麼?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開闊的眼界意味著你不但在創業伊始可以有一個比別人更好的起步,有時候它甚至可以挽救你和你企業的命運。眼界的作用,不僅表現在創業者的創業之初,它會一直貫穿於創業者的整個創業歷程.「一個創業者的眼界有多寬,他的事業也就會有多大。」
第四,交友。很多創業者最初的創業想法是在朋友啟發下產生,或乾脆就是由朋友直接提出的。所以,這些人在創業成功後,都會更加積極地保持與從前的朋友聯繫,並且廣交天下友,不斷地開拓自己的社交圈子。與朋友們進行頭腦風暴,就能夠不斷地有新思路、新點子.
有機會一定要到處多走一走,多和朋友談一談天,多閱讀,多觀察,多思考。「機遇只垂青有準備的頭腦」,讓自己「眼界大開」就是最好的準備。
6.善於把握趨勢又通人情事理
勢就是趨向。做過期貨的人都知道,要想賺錢關鍵是要做對方向,這個方向就是勢。大勢向空,你偏做多;或者大勢利多,你偏做空,你不賠錢誰賠錢!反過來說,你就是不想賺錢都難。勢分大勢、中勢、小勢。創業的人,一定要跟對形勢,要研究政策。這是大勢。很多創業者認為政策研究「假、大、虛、空」,沒有意義。實則不然。對一個創業者來說,大到國家領導人的更迭,小到一個鄉鎮芝麻小官的去留,都會對自己有影響。在政策方面,國家鼓勵發展什麼,限制發展什麼,對創業之成敗更有莫大關係。做對了方向,順著國家鼓勵的層面努力,可能事半功倍;做反了方向,比如說,某個行業、某類型企業,國家正準備從政策層面進行限制、淘汰,你偏趕在這時懵懵懂懂一頭撞了進去,一定會雞飛蛋打。
順勢而作,才能順水行舟。觀察政府,研究政策,是為了明大勢。中勢指的就是市場機會。市場上現在時興什麼,流行什麼,人們現在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可能就標明了你創業的方向。俞敏洪如果不是趕上全國性的英語熱和出國潮,他就是使再大的勁,灑再多的淚,流再多的汗,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功。小勢就是個人的能力、性格、特長。創業者在選擇創業項目時,一定要找那些適合自己能力,契合自己興趣,可以發揮自己特長的項目,這樣才有利於你做持久性的全身心的投入。創業是一項折磨人的活動,創業者要有受罪的心理準備。
一個創業者要懂得人情事理。創業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合理合法地賺錢,不是為了改造社會。改造社會是等你發達以後,還需要你有那樣的興趣。創業更不是為了要跟誰賭氣,你非要如何如何,非要讓對方覺得你這個人如何如何,你才覺得心裡舒服,你那是自己為自己設絆。
創業是一個在夾縫裡求生存的活動,尤其處於社會轉軌時期,各項制度、法律環境都不十分健全,創業者只有先順應社會,才能避免在人事關節上出問題。作為對照,很多原先很牛氣的外資企業,認為本地人才這樣不行,那樣不行,只有外來和尚才能念好經,現在也都認識到了人才本地化的重要。人才為什麼要本地化?因為本地的人才更熟悉本地的情況,能夠按照「本地的規矩」做事,也就是說更能入鄉隨俗。創業者一定要明勢,不但要明政事、商事,還要明世事、人事,這應該是一個創業者的基本素質。
7.商業敏感性
創業者的敏感,是對外界變化的敏感,尤其是對商業機會的快速反應。許多人的商業感覺則依靠後天培養。如果你有心做一個商人,你就應該像訓練獵犬一樣訓練自己的商業感覺。良好的商業感覺,是創業者成功的最好保證。
8.拓展人脈
創業不是引「無源之水」,栽「無本之木」。每一個人創業,都必然有其憑依的條件,也就是其擁有的資源。一個創業者的素質如何,看一看其建立和拓展資源的能力就可以知道。創業者資源,可分為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兩種。內部資源主要是創業者個人的能力,其所占有的生產資料及知識技能,家族資源等。擁有一份良好的內部資源,對創業者個人來說無疑是重要的。但外部資源的創立。同樣不可或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人脈資源的創業,即創業者構建其人際網絡或社會網絡的能力。一個創業者如果不能在最短時間之內建立自己最廣泛的人際網絡,那他的創業一定會非常艱難,即使其初期能夠依靠領先技術或者自身素質,比如吃苦耐勞或精打細算,獲得某種程度上的成功,我們也可以斷言他的事業一定做不大。
創業者人際資源,按其重要性來看,第一是同學資源。在許多成功者的身後都可以看到同學的身影,有少年時代的同學,有大學時代的同學,更有各種成人班級如進修班、研修班上的同學。實際上,同學之間本來就有守望相助的義務,在現今這個時代,帶著商業或功利的目的走進學堂,也並沒有什麼不妥當。同學之間因為接觸比較密切,彼此比較了解,同時因為少年人不存在利害衝突,成年人則大多數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彼此也甚少存在利害衝突,所以友誼一般都較可靠,純潔度更高。對於創業者來說,是值得珍惜的最重要的外部資源之一。
與同學相似的,是戰友;可以與同學和戰友相提並論的是同鄉。共同的人文地理背景,使老鄉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曾國藩用兵只喜歡用湖南人,中國歷史上最成功兩大商幫,徽商和晉商不管走到哪裡,都是老鄉拉幫結派,成群結夥的。正是同鄉之間互為犄角,互為支援,才成就了晉商和徽商歷史上的輝煌。同學資源和同鄉資源,可並稱為創業者最重要的兩大外部資源。
第二是職業資源。對創業者來說,效用最明顯首推職業資源。所謂職業資源,即創業者在創業之前,為他人工作時所建立的各種資源,主要包括項目資源和人際資源。充分利用職業資源,從職業資源入手創業,符合創業活動「不熟不做」的教條。
第三是朋友資源。朋友應該是一個總稱。同學是朋友,戰友也是朋友。老鄉是朋友,同事一樣是朋友。一個創業者,三教九流的朋友都要交,談得來,交得上,就好像十八般兵刃,到時候不定就用上了哪般。朋友尤如資本金,對創業者來說是多多益善。「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是至理名言。一個創業者如果不能交朋友,沒有幾個朋友,肯定只有死路一條。人際交往能力應列在創業者素質的第一位。
9.策略
創業是一個斗體力的活動,更是一個斗心力的活動。創業者的智謀,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創業成敗。尤其是在目前產品日益同質化,市場有限,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創業者不但要能夠守正,更要有能力出奇。對創業者來說,無所謂大智慧小智慧,能把事情做好,能賺到錢就是好智慧。謀略或者說智慧,貫穿於創業者的每一個創業行動中。謀略其實就是一種思維的方式,一種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於創業者來說,智慧是不分等級的,它沒有好壞、高明不高明的區別,只有好用不好用,適用不適用的問題。創業者智慧:不拘一格,出奇制勝。作為創業者,你的思維是否至今依然因循守舊?
10.膽量
創業本身就是一項冒險活動。要有膽量,敢下注,想贏也敢輸,創業是最需要強大心理承受能力的一項活動。創業需要膽量,需要冒險。冒險精神是創業家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創業畢竟不是賭博。創業家的冒險,迥異於冒進。什麼叫冒險,什麼叫冒進?冒險是這樣一種東西,你經過努力,有可能得到,而且那東西值得你得到。否則,你只是冒進,死了都不值得。創業者一定要分清冒險與冒進的關係,要區分清楚什麼是勇敢,什麼是無知。無知的冒進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你的行為將變得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