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做生意」
學校里,最常見的組合是:一撮商學系的學生,抱團開了一個店,提供的產品,多是一些簡單加工的食品類,或某些別人的產品的代銷,甚至還有直接做微商的...
這樣的舉動更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做生意而不是創業。有個老師曾說過,他大學時期的學校創業是這樣的:工科的學生,在實驗室、「車間」、計算機機房裡,花了大半年的時間,研發他們的產品,然後商學的學生,與某產品的工科學生合作,組隊,一個負責產品生產,一個負責市場銷售。
看出來了嗎?這兩者其實是有區別的。
(一)創業與做生意,真的不同
做生意就像謀生,創業就像成家立業。兩者是不同的人生狀態,也需要不同的技能。
通常做生意有虧有賺,但絕大多數還能一直在做的生意都是賺錢的。因為不賺錢的生意沒人做。就算是求職找工作,你也會掙到足夠每月生活的薪水。
創業就很難說,就像十月懷胎,只有一朝分娩,才能知道這孩子長什麼樣子,前面為生育而準備若干時間精力的戀愛、結婚、XXOO、懷孕,都是為這一天無償地投入和付出。之後還要付出更多精力和心血。
所以,創業是一項非常消耗精力和金錢的事情,因此,創業的失敗率奇高。據統計,青年創業的失敗率高達90%以上。也就是說,100家公司創立,能存活一年的有10家就不錯的了。這跟剛結婚的前幾年離婚可能性特別高,是一個道理。
(二)創業,要有屬於自己的產品
做生意,其實更像搬磚頭,東邊的磚頭搬到西邊去,其產品不是自己生產,只是單純的「進貨」,然後銷售,是一個沒有經過加工或者簡單加工的過程,產品的特質不可控。
而創業,要有自己的產品,所謂自己的產品,是由你,或你的團隊自主研發並生產的實物或服務,創業的前期,更應該是產品導向,產品的質量比什麼都重要,產品好,才有推出市場的價值。
當然現在提倡創新,產業結合,這自然是沒錯,舉一個成功的例子:網咖。將網吧與咖啡廳休閒吧相結合,概念設計的確實很不錯,傳統的網吧瞬間黯然失色,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每一間網咖里的電腦,都是頂級配置!畢竟他的主業還是為客戶提供上網服務,電腦配置始終是核心競爭力,核心產品永遠不能放水。
(三)選擇創業?還是選擇做生意?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的——
當談及「做生意」時,就想像著生意人渴望金錢的神色,滿身的銅臭味成為了他們的代名詞,「錢」成為了他們追逐的唯一目標。
當談及「創業者」時,「有情懷」、「有夢想」、「有膽魄」成為了他們的標籤。他們有可能是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在困難面前依舊仰望星空;他們有可能是名聲大噪的企業家,在時代的浪潮中盡展風姿。
其實,這兩者沒有什麼高級低級之分,都是通過自己的正當勞動換取財富的手段,都值得讚賞。只是創業者更專注自己的產品,追求極致,他們致力於把創造性的想法變成現實,對夢想和信念堅定不移並長期持有;生意人更看重產業機會,哪裡能產生利潤,哪裡有能變現的資源,哪裡就是他們的戰場。
不管選擇哪個,都是由你的初心決定,正所謂「謀定而後動」,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後做自己選擇的事,
「創業是九死一生地賭博,做生意是在守住那一畝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