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公司實現「從0到1」的戰略思考

初創公司實現「從0到1」的戰略思考

創業大潮之下,仍需要理性面對。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實現「從0到1」的跨越,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對於戰略與方向、創始人團隊、生存期的關注點、關鍵驅動力、時間節奏的把握及資本方面都要進行有重點及優先次序的邏輯思考。本文從創業者的視角,提出具體思考。

 

據觀察,近幾年出現的「創業熱」主要有三股力量,一是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條件帶來的便利和低成本;二是各地主政者的有力推動,包括孵化器及註冊成本等;三是市場上確實存在「變軌」的機會,同時創投基金的資金供應為創業者帶來豐沛的雨潤。

對於創業者來講,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眼花繚亂迷人眼的外部條件,如加碼的各種扶持政策,現在社會對這方面的傳統和認識已經泛濫了。況且,在TMT、O2O等領域的創業,資本方與創業者一同瘋狂,共同演繹的只是逍遙一時的過山車,如此而已。

越是野蠻生長的時候,越考驗一個企業的定力。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意料峭的早上,讓我們聊聊創業者眼中的創業公司,如何生根、發芽。

以下按照[思考點]和[重要程度]來具體展開:

 

No.1:關於戰略及方向。

作為一間公司的創始人或聯合創始人,首先要思考的是為何創業,也就是說創業初心。想清楚這個問題之後,對於思考公司商業戰略和未來方向大有裨益。為了賺錢買房、還是說心中總有個想法,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機會將之實現,不同的目標導向將對公司方向產生直接影響。

有時候創始人需要選擇堅定的[相信],哪怕是暫時沒有想清楚,戰略上不夠清晰,也依然決定向前走。這是很重要的擠出點,要明白,絕大多數公司最終抵達的目的地,跟剛開始選擇的相差十萬八千里,可謂「面目全非」。

 

No.2:關於創始人及聯合創始人。

初創公司是創始人或者聯合其他創始人發起的集體行動。有人會認為創業一定要找人合夥創業,確實,這種認識建立在當下創業難度和風險、成員間能力互補上面。但事實上並不完全只有一種路子,創業開始前後你會對這塊非常切身之感,員工都很難吸引到,且不能持久,更不要說要找到志同道合、「三觀」趨同的聯合創始人了。

以西遊記中的唐僧為例,他作為創始人也是一個人帶著使命上路,然後在路途中做事情才慢慢遇到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及白龍馬的。創始人對其所做事情有使命,同時給用戶帶來卓越價值,會不斷吸引用志趣相投的人加盟的。


No.3:關注生存期應該做些什麼

創業公司來講,1-3年為生存期,最終的工作是搭建好底層邏輯和框架,那就推動在此基礎上的商業模式和具體業務模型,如何活下去了。

 

No.4:關於關鍵驅動力。

評價一間公司的發展潛力,有兩個視角:一是關鍵驅動因素,是戰略還是使命,是團隊還是技術。二是驅動力量的持久性,其中一個驅動因素在新條件之下,也許就變得不再重要了,這是需要更換新的驅動力量,以保持公司發展持久的活力。等公司過了生存期進入成長期,就需要思考成長期的動力來源,逐漸構建基於快速成長的增長邏輯。

 
No.5:關於時間節點和節奏

一般來講,只有戰略上想清楚了,才會更有利於把握時間點和成長節奏。筆者非常在意這一點,在效力和效用方面,到底是「事倍功半」還是「事半功倍」,對初創企業來講意味著成長的速度和成本的付出都是直接影響的。


No.6:關於資本。

只要相信一點,資本是助力手段,不是目的,心理正確認知這點。善用和借力資本,對於消費網際網路創業來說已經必不可少。但對於工業領域創業,需要資本方付出更多耐心,致力於品牌的打造和技術體系的創新的企業,還是要想清楚了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