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失敗率非常高,這一點全世界都一樣,你怎樣才能成為那成功的極少數?
有研究表明,國外的創業者,創業的動機多數是「創意在先」,或者說「感覺到市場上存在某種需求」,他們想通過創辦企業來達到這一目的;而很多國內的創業者相對來說有些「動機不純」,最常見的三個創業理由是「想當老闆」「想賺錢」和「還沒想好幹什麼,先成立公司再說。」創業能否成功,在於能否為客戶創造價值。上面的這些創業動機,沒有一個和客戶價值有關,是有一定問題的。
一、動機是創業力量的源泉
什麼是創業?創業是一份職位叫老闆的工作嗎?創業就是拿別人的錢來給自己折騰嗎?創業就是不用朝九晚五地去上班嗎?創業就是對手下指手畫腳嗎?創業就是每天趕場風光無限嗎?
創業者:「早上起不來,理由夠簡單吧。」「幾十萬年薪加幾百萬期權請我的公司排著隊,獵頭公司天天打電話煩死了,但是早上起床真痛苦,實在不想上班。這樣說可以嗎?」
動機,在心理學上一般被認為涉及行為的發端、方向、強度和持續性。動機具有激活、指向、維持和調整功能,是一個人能動性的內驅力,它具有發動行為的作用,能推動一個人產生某種活動,從靜止狀態轉向活動狀態。舉個例子,警察在破案的時候,有一個因素是必須要搞清楚的,就是嫌疑人的作案動機是什麼?也就是說,一個人沒有動機他是不會做這件事的。
你為什麼創業?你的創業動機是什麼?這個問題是想創業的人在創業伊始必須要想清楚,必須要回答的問題。調查發現,不少創業者是因為沒有實現就業願望,或者工作崗位不理想,而被動選擇創業的。被動創業是最危險的,因為你是被逼無奈的,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或者賭一把的態度,這是創業者的大忌。如果你試試看不如再找一份工作試試看,千萬別拿創業試試看;如果真想賭一把,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炒股是最能下注的,最好不要去興師動眾地創業試試看。
當年,馬雲的領導說:「馬雲,好好做。再過一年你就有煤氣瓶可以發了,再過兩三年你就可能有房子了,再過五年你就能評副教授了」,於是,馬雲在領導的身上看見了自己以後的樣子——每天騎著自行車,去拿牛奶,買菜。「我當然不是說這種生活不好,只是希望換一種方式。等到在創業的路上越走越遠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夢想越來越大,也越來越現實。每個人都有夢想,夢想未必要很大,但一定要真實。」一眼看到了自己的人生盡頭之後,馬雲出來創業了。你為什麼要創業呢?
二、為賺更多錢而創業容易失敗
為什麼創業?有一份調查顯示,50.3%的90後創業者創業的動機是希望發家致富,僅有6.7%的90後表示,創業是為積累實際經驗,即使創業失敗,也是一種難得的經歷。為什麼要創業?為了積累財富讓家人過得好一些。好!這是主動創業,有動機,有剛需,很好!馬雲也是這麼想的,馬雲說,很多人創業的目的不同,而我創業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有所改變。
當然,這是個比較實際的理由。但到一家靠譜的公司,做到高管或者成為技術者,一樣可以賺到不錯的收入,而且十分穩定和保險,而不是需要自己去成立一家公司。事實證明,靠創業賺錢多多少少有點不靠譜,十有八九還可能把你原來的那點兒老本給放進去。因為創業就是要把所有賺來的錢都再投回去,除非你能把企業做到萬人皆知,不然肯定還不如去大公司當個領導來得多。如果你是一個夠聰明、動力強、能力好的人,應該好好地找份工作,腳踏實地穩當賺錢,例如從事金融業或是當顧問,這樣賺的錢會比開一家公司要穩當。
如果你創業僅僅是為了賺錢,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些,這樣的創業可能經受不住嚴峻的考驗,也可能不會持久,一旦你有了錢之後,或者一旦你賺不到錢之後,可能就會任性,會令你功虧一簣。艱難時刻考驗的就是創業者最根本的創業動機和理念。純粹為賺錢的,會及時止損並拂手而去,更高創業理想的人才能堅持忍耐並修正方向直至成功。
今日資本總裁徐新認為,為賺錢而創業最容易失敗。創業非常艱辛,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在美國矽谷,100萬個創業想法,只有6個能成功上市。不少人選擇創業,可能是一時衝動,可能想賺錢改善生活。但成功的人,往往都非常熱愛他的事業,一心想把事業做大。
創業之路是五年、十年,漫長而又艱苦,如果沒有事業心,創業者很難堅持,也難以感染團隊。如果老闆只想著賺點錢,團隊也是短期考慮,賺一票就走。他們的行為方式就變了,不會有長期發展的胸懷,可能連遊戲規則也不遵守了。所以單純為賺錢,趁早打消創業念頭,還不如去炒房產、賣保險。
三、什麼事讓你欲罷不能?
創業者究竟為什麼創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項目是否具備生存發展的基因。因就業難而被迫創業的,不靠譜;因想賺快錢想發大財而創業的,不靠譜;因不想受人指使想當老闆揚眉吐氣而創業的,不靠譜!那到底什麼才是創業最好的、最靠譜的、最理想的動機和理由呢?
真正的創業,是在一片陌生的、既成事實的、險象環生的叢林中,從零開始,異軍突起。創業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你不知道自己的腳下是泥土還是沼澤,你不知道前面的鳥叫是成功的呼喚還是致命的誘惑,只有「事後諸葛亮」最容易做到成功,但是在所有看起來「勝者為王敗則為寇」的案例中,在那些看起來充滿變數的背後,有其規律可循,而這一切都要從你想創業的那顆嫩芽開始,從你的那顆不安分的但卻萬分珍貴的初心開始。那麼,什麼才是最靠譜的創業動機呢?
Facebook創始人的答案是:只有「這個產品不得不做」的衝動,才是真正的創業理由。你能感受到這股衝動,並且認為世界上需要這麼一款產品,它非得由你來完成不可。你的熱情能感染合伙人和跟隨者,你自己的潛意識裡也能認識到,自己真的是非常非常熱愛這件事。如果是這樣,這事就能幹了。「The best reason is you can’t not do it」——最好的理由就是,你不能忍受自己不去做這件事。
說到底,怎麼樣才算是對的創業?那就是:選擇一個問題去解決,這個世界需要你去做,你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人選。你對一個創意充滿了熱情,無論發生什麼你都要把它變成產品,只有創立公司才能找到實現它的途徑,才能了解你的心願與心結。只有這樣創業動機,你才會有歸屬感、才有激情去面對困難,無論如何你都會想辦法完成,這樣你才能堅持 5 年、10 年,乃至15 年熬出一個偉大的企業。
當想到一個項目的時候,真正的創業者會認為只有自己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不二人選,非我莫屬!如果不從事這個項目,那麼在短期內,將不會有人拿出類似的產品,換句話說,這個問題將無法徹底解決。這樣的創業者對產品保持著持續不減的熱情,而對創意與產品的熱情非常重要,因為只有熱情,才能排除創業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讓創業者支撐下去。同時,創業者的熱情也會感染、激勵、感召周圍的人,吸引他人心甘情願地加入創業團隊,這是創業成功的關鍵要素。
四、什麼事讓你夜不能寐?
到底什麼樣的人適合創業呢?創業不是一份不一樣的工作,不是一個更風光的職位。創業其實是一種生活狀態。這麼解釋吧,當你在半夜睡不著的時候,你是在想著自己的項目更多一些還是女朋友更多一些?如果你是前者,那麼也許你就具備了創業者的基本素質——創業是需要一些狂熱的。
所有的創業都是從一顆好奇的、不安分的初心開始的,而且正是這顆初心讓你徹夜難眠,讓你如醉如痴,讓你熱血沸騰,讓你聞雞起舞,讓你欲罷不能!也只有這顆初心,將伴隨你走過創業路上的坎坷與坦途,讓你無畏無懼,勇往直前,櫛風沐雨,走向成功。它是你的燈塔,是你的羅盤。
每個人要發現心靈深處的那個強大的自己,到底我要幹什麼,我擅長幹什麼,我做什麼事情最有激情,甚至有一種不吃不喝不睡覺也要把它干出來的渴望。所以創業者一定要有這樣的精神,對你要做的事情充滿了期待,進而發展到為其廢寢忘食的地步,在完成它之前無法進行其他的工作。
只有一小部分人想明白了他們真的想要做什麼,大部分人只是為創業而創業、為機會而創業,而這樣的創業多數難以成功。要想創業成功,靠的是你那份發自內心的,對挖掘和實現產品價值的興奮和喜悅。
一個選擇自己創業方向或者職業方向的好方法可以一試:找到忠於自己內心的一個問題、一件事情、一個夢想,找個安靜的地方,拿出幾張白紙,逐條寫下自己想做的事情,就這麼一直寫一直寫一直寫,堅持寫下去,什麼時候寫到你突然淚流滿面,那麼就去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