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中國經濟大環境中,民營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在2011年中國民營經濟總量就已經占到中國GDP的50%以上,然而民營企業的總體存活率卻並不樂觀。
數據顯示,世界500強企業的平均壽命為40年,中國500強企業為23年,中國大中型企業為7〜8年,而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2〜3年。為何大多數民營企業僅能維持有限的生命,而有些民營企業卻可以克服重重阻礙,茁壯成長並成為強大的企業,甚至在全球舞台獨領風騷?
我們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研究發現,民營企業成功與否與民營企業的創業者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優秀的創業家們必須實現自我突破,從優秀的創業家轉型成為優秀的企業家,使企業有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那麼創業家和企業家之間有著怎樣的差異呢?
創業家和企業家之間的七大差異
我們發現,創業家和企業家在七大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這七大方面為:關鍵責任、自我角色定位、經營理念、增加價值的方式、管理風格、個人能力、社會動機。而這七大方面又可以歸納為三個領域:關鍵責任和定位、經營哲學和個體本身特點。
管理風格差異
管理風格是企業一把手在帶隊伍的過程中與下屬互動的方式。光輝合益的研究表明,領導人的管理風格有六種:指令型,願景型,親和型,民主型,領跑型和輔導型。優秀的領導人更傾向於多頻率使用願景型、民主型和輔導型的管理風格。
而企業家通常擅用家長式管理風格,下指令,恨鐵不成鋼,親歷親為。他們關注目標和任務達成勝過關注人的培養和成長,並將大部分時間花在討論業務和做業務上。
企業家則能更清晰地描繪企業和個人的發展願景及實現路徑,邀請員工參與重要的企業決策。他們願意在培養人和輔導人方面花時間,幫助高級管理人員去認識並挖掘潛能,並在他們成長的路上不斷激勵和鼓勵,為他們加油、打氣。同時也會花大部分時間在培養各級人才的能力上。
個人能力對比
通過對比創業家與企業家的能力,我們也能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優秀的創業家是一個實幹的掌門人,從不會犯錯誤,大家都仰慕和崇拜,是大家心目中的「神」。優秀的企業家是一個智慧型掌門人,能夠平衡自己、家庭、企業、社會關係,大家都尊重和敬仰,是大家心目中的「領導人」。
視野與成就:泰勒斯觀測天象的啟示
被稱為古希臘「七賢之首」的泰勒斯觀測天象十分專心,有一次他只顧仰望星空,不小心掉到水溝里。他的狼狽相引起大家的恥笑,說他只知道天上發生的事情,卻看不見腳下的東西。泰勒斯為了回敬大家的恥笑,就打算做一件「地上」的事情讓大家閉嘴。
剛好這年冬天,他用天文學知識預測到來年橄欖將會大豐收,於是他就在頭一年的冬天租下了本地所有的榨油機。由於這時候沒有競爭對手,又不是榨油的季節,租金很便宜。當來年橄欖豐收之後,人們需要大量的榨油機,租金也隨之暴漲,泰勒斯因此狠賺了一筆。
泰勒斯這時候告訴那些譏笑他只知道看天不知道看地的人說,你們看見了吧,看天並非就不能當飯吃,看懂了天,也是可以賺到錢的——只要我願意賺,就不比你們賺的少!
一個企業家,是通過建立各種資源之間的關係而獲取湧現的關係價值的,這就需要從整體上把握各種事物聯結關係,要有構建關係結構的能力,也就需要宏大的視野。學會看天吧,僅僅看著腳下雖然不會掉到水溝里,但也不可能贏得事業的輝煌。
轉型難點:深層次的動機
我們已經發現了創業家和企業家無論是從外到內都有著巨大的差異,實際上,中國民營創業家和傑出的企業家相比最重要的轉型難點不在能力,而在深層次的動機層面。
優秀的創業家成就動機要高於影響力動機。有理想,有追求,有激情,也正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信念,讓他們闖過一重重阻礙和挑戰。強烈的競爭和贏的雄心壯志,使其很享受自己的成功和達成目標。
優秀企業家的影響力動機則比成就動機要高許多。而且這種影響力是社會性的影響力動機,具體表現在他們真心幫助他人建立信心,激發他人鬥志,激起他人積極的情感,將他人的成功建立在自己的成功之上,享受「成功不必在我」的狀態。
然而,動機的轉變是需要時間和外力的,外部高管教練是現在創業家們比較常用的一個方法,在外力的監督和指導下,讓這個不可能的轉型變得有希望了,也縮短了從創業家到企業家的漫長之路。